政府於2021年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為輪候公屋超過3年、未領取綜援的家庭提供現金津貼,計劃實施至今已惠及約10.59萬個家庭。關注基層住屋聯席今日(9日)到房屋署現金津貼辦事處遞交請願信,促請政府將「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恆常化,並建議將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納入受惠範圍、把津貼發放期限延長至正式獲編配公屋。
最新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5年,遠超3年的目標水平。不少基層市民在輪候期間租住私人住宅,生活壓力沉重。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引述其它團體的調查指,近五成受訪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輪候公屋已超過5年,更有近兩成已輪候超過10年。漫長的輪候時間,迫使他們長期居住在劏房等不適切居所。
聯席指,「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實施以來反應正面,受惠家庭普遍認為現金津貼有助減輕生活壓力。不過計劃將於今年6月到期,政府至今未公布會否延續或恆常化計劃,令不少輪候公屋的市民感到擔憂。聯席促請政府將計劃恆常化,讓更多基層家庭受惠,並減輕他們的住屋負擔。
除恆常化計劃外,聯席亦建議政府放寬申請資格,將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納入受惠範圍。現行計劃只惠及家庭申請者,但根據房屋署數據,截至今年9月底,約有9.1萬宗非長者一人公屋申請,他們同樣面臨租金壓力,卻被排除在計劃之外。
聯席亦建議政府將現金津貼的發放期限延長至正式獲編配公屋單位為止,以保障他們在輪候期間的生活。現行計劃規定,若申請者拒絕首次編配的公屋單位,現金津貼將會停止發放。部份聯席街坊因拒絕接受首次公屋編配而停止領取津貼,但之後卻要等待近一年時間才能再次獲編配單位。他們因為配屋時間漫長,被迫繼續居住在不適切的居所,更因為未能抽到心儀單位而失去津貼。
此外,聯席建議政府重推「N無津貼」,幫助不符合公屋申請資格的低收入住戶。「N無人士」指的是那些因為婚姻狀況、居港年期、收入和資產等條件不符合公屋申請資格的低收入人士。關愛基金曾在2020年及2021年推出「N無人士」津貼,成功幫助超過12萬人。聯席認為,現時有大量「N無人士」未能受惠於現行計劃,政府應填補政策的漏洞,讓所有低收入住戶都能得到適切的支援。@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