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有大陸汽車博主發布一份聯合維權聲明,指控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涉嫌隱瞞產品疊代計劃、「千里眼」功能無法使用等,嚴重侵犯新老車主的合法權益等,要求比亞迪公司公開致歉並給予權益補償。這份聯合聲明已有數百人簽名。

據新浪科技、《電腦報》報道,這份名為「比亞迪汽車24、25款車型全體車主聯合維權聲明」中表示,鑒於比亞迪在宣傳及銷售過程中「知新賣舊」、老車主的購車權益受到損害等諸多問題,購買了比亞迪2024、2025新款王朝、海洋系列全系車型的全體車主發布聯合維權聲明。

聲明指控,比亞迪汽車涉嫌隱瞞產品疊代計劃、未明確區分產品代際,構成誤導性銷售。例如,2025年2月10日,比亞迪發布了消費者短期內已購同款車型的升級版本,新增「天神之眼」智能駕駛系統、中控屏幕升級等核心配置,售價卻與原款持平。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聲明指控,比亞迪在明知新款智駕車型即將上市的情況下,未向消費者披露產品疊代計劃,仍以新款車型增配後的原價大量銷售配置落後的庫存老款車型,剝奪了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知情權與選擇權,且新款與老款「同款車型名稱、售價相同但核心配置差異顯著」,構成未明確區分產品代際,違反《廣告法》第八條:商品訊息應真實、準確的要求。

聲明提到,比亞迪的這一商業行為直接導致大量車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以高配的智駕版車型價格購入技術落後、配置降級的普通款車型,構成對消費者的誤導性銷售。比亞迪對老車主權益的漠視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信任和利益。

同時,此次改款與車主購車時間間隔不足六個月,導致老款車輛市場殘值大幅縮水,且無法通過官方渠道升級至新配置。對車主二次出售造成不利影響。當前市場反饋顯示,同型號非智駕版二手車估值較上月下降18%~25%(數據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比亞迪用「全民智駕」的宣傳口號將智駕版定位為「劃時代技術疊代」,間接承認舊款。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此外,聲明說,在《個人資料保護法》發布3年來,(比亞迪為用戶提供的遠程影像系統)「千里眼」功能進行合規性調整,無法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驗收,導致宣傳中包含該功能,但實際中「千里眼」功能遲遲無法使用,嚴重侵犯新老車主的合法權益,比亞迪官方自始至終未公開回應。

比亞迪車主要求比亞迪汽車於7個自然日內向全體老車主公開致歉,同時建立產品疊代訊息披露機制,未來需在研發階段提前6個月公示新款車型的配置變更、價格調整範圍及上市意向。

這些車主還要求實行老車主權益補償,對2024年6月至新款車型發布期間購車的車主,提供智駕版車型新車指導價15%置換補貼,以彌補老車主因配置差異導致的損失;同時免費為老款車型提供關鍵智駕功能(如輔助駕駛系統)的硬件升級服務,或提供與代際差額等價的售後服務權益。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另據網易消息,截至2月16日17:00,已經有763位車主參與聯合聲明。

在車質網、黑貓投訴等平台上,近期也有大量比亞迪老車主發起了維權投訴。據統計,從2月10日至17日,比亞迪新增投訴約4,500條,絕大部份都與新舊產品疊代糾紛有關。

截至目前,比亞迪方面還未作出回覆。

因為換代而引發車主維權,實際上並非個例,這也不是比亞迪第一次被投訴。「一年前14萬買了比亞迪秦跑滴滴,全年掙了7萬。今年比亞迪秦降價,等於我白忙活一年。」一名車主說。

據報道,除了比亞迪外,小鵬汽車、理想汽車、極氪汽車等品牌均受到過類似被投訴和引發車主集體維權的情況。伴隨著車輛疊代更新加速,以及動輒數萬元的降價幅度,老車主們維權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

比亞迪車主聯合維權引發網民關注和熱議。

不少微博網民評論說:「車主維權並不是反對車企技術疊代,而是反對這種通過隱瞞即將推出的重大升級(如智駕系統普及)來傾銷舊車型的行為。科技升級本身是行業進步的表現,但若企業通過隱瞞即將推出的重大升級(如智駕系統普及)來傾銷舊車型,則涉嫌利用訊息不對稱損害消費者權益。車主有理由維護自己權益!」

「二手車的價值貶損有一定合理性,若「早買」與「晚買」的價差在合理範圍內(如半年降價5%~10%),消費者可接受;但比亞迪部份車型在短短數月內降價30%~40%以上,且增配不加價,直接導致老車主資產縮水,遠超正常折舊範圍,早買的車主自然有理由維權。」

還有網民表示:「消費品不等於賭博!不是說買了車,車企就跟車無關了。車企需保障用戶基礎權益。消費品是有隱含承諾的,購車不僅僅是『一錘子買賣』,還包含售後服務、技術支持和品牌信譽等等。被消費品牌背刺,車主維權是合乎情理的。」

截至目前,上述媒體相關報道已被刪除。

近日,中共官媒高調報道,2025年1月1日起,中國各大新能源品牌先後晒出2024全年銷量成績單,比亞迪年銷量超過427萬輛,連續三年奪得中國新能源市場銷冠。而Tesla首次同比下滑。

1月24日,中國多家車企集中備案召回計劃,本次備案召回的車企涉及比亞迪、小米、東風、廣汽、上汽等12家公司的多個品牌。從召回的原因來看,比亞迪部份需要召回的車型涉及硬件部份的安全隱患。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樊家忠此前對《大紀元》表示,大家似乎只看到中國電動車的銷售量、佔有率,甚至外銷量在增加。可是都忽略了它的獲利率是不斷的惡化。中國電動車事實上有賺錢的大概只有比亞迪。很多車廠的銷量都增加,為甚麼還賠錢?就是產能過剩。#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