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十九》)

【註釋】

定公:姬姓,名宋(前556年—前495年),「定」是諡號。魯襄公之子、魯昭公之庶弟、魯哀公之父,魯國第二十五任君主,在位十五年。在位期間,君權旁落於三桓,執政先後為季孫意如、叔孫不敢、仲孫何忌、季孫斯、叔孫州仇,其中公元前505年至前503年,執政主官為季孫氏家宰陽虎。前501年至前497年,任命孔子為大司寇,其間行攝相事。

【討論】

魯定公與孔子大有關係,在《論語》中凡兩見(另一則在子路篇),都是請問孔子。

魯國從魯莊公(前693年─前662年)起,魯君大權開始旁落,朝政一直被三桓把持。到魯定公,他想削弱三桓的權力,任用孔子。年過半百的孔子,先做中都宰一年,隨後提拔為司空,很快又升為司寇。定公十年,齊魯夾谷之會,孔子智勇雙全,挫敗了齊國想用武力劫持魯定公的陰謀,後來又將齊國侵略魯國的鄆、汶陽、龜陰之地歸還了魯國。魯定公越加信任孔子,讓孔子「代行相事」,孔子主政三月,魯國大治。齊國害怕,就送去美女、良馬腐蝕魯國君臣。孔子辭職,開始周遊列國。一段君臣相遇、魯國中興的機遇被扼殺了。此乃千古之嘆!

本章,定公問:君使喚臣,臣奉事君,該如何呢?孔子的回答——「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被稱為人世之通方,古今之常道。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體現了孔子學問的一個根本特點:對人心、人性、人情的準確把握,不偏激、不強制,順之而教化。

需要指出的是,現代人容易把君臣關係看作是權力制約關係,一種契約關係。中華傳統文化與此大不同。

在歷史上,只有中國才有朝代,中國古代的皇帝才叫皇,就是天下共主。在皇帝之下,可能有很多國家,那些被管轄的國家的首領,要效忠和朝拜皇帝,要中國當朝的皇帝批准才能正式成為王。海外一般沒有皇,有國王。古羅馬,「凱撒」是介乎皇和王之間的一個職稱。「沙王」的叫法來源於凱撒,等同「國王」。英國女王就叫女王,不叫女皇。日本「天王」是為了仿傚中國文化、模仿中國皇帝起出來的稱呼,其實也是王。在西方文化中,國王和下屬之間的關係往往被視為一種契約關係,並影響到了全世界。

而在中國古文化中,皇權神授,皇帝被稱為「天子」,天之子。這體現了皇權至上性的一面。但是,「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皇帝也要修身進德,才能坐穩龍椅,否則,「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所以,儒家經典《大學》中說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再回到本章。在孔子這裏,天下有道,道中生出了禮,禮對君臣各有規範,有為君之道,有為臣之道,絕非一邊倒地袒護誰,並沒有後人所謂的愚忠。也就是說,君權在道之下,君權在禮之下,不存在至高無上的、不受任何道義與法律制約的君權。君臣各有各的尊嚴。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裏面當然含有某種對等性、條件性。孟子對此還進行了發揮,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孟子‧離婁章下》)

但是,孔子說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的內涵並不限於此,而是豐富得多。傳統的《論語註疏》對此這麼解說:禮可以安國家,定社稷,止由君不用禮,則臣不竭忠,故孔子對曰:「君之使臣以禮,則臣必事君以忠也。」這裏強調的是,禮雖有上下之分,然君臣雙方各有節限,同須遵守。

禮的本質是仁(本篇第三章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如果君臣各自進德修身,雙方各盡其己,則君不患臣之不忠,患我禮之不至;臣不患君之無禮,患我忠之不盡。這不就君臣相得了嗎!

但問題來了,如果君使臣不以禮,臣就可以事君不以忠了嗎?這個歷來也有討論。《朱子語類》中的一段話,頗有見地,特摘錄如下:

講者有以先儒謂「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以忠」為非者。其言曰:「君使臣不以禮」,則臣可以事君而不忠乎!君使臣不以禮,臣則有去而已矣。事之不以忠,非人臣之所宜為也。」先生(朱熹)曰:此說甚好,然只說得一邊。尹氏謂「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以忠」,亦有警君之意,亦不專主人臣而言也。如孟子言「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寇讎!」此豈孟子教人臣如此哉!正以警其君之不以禮遇臣下爾。為君當知為君之道,不可不使臣以禮;為臣當盡為臣之道,不可不事君以忠。君臣上下兩盡其道,天下其有不治者哉!乃知聖人之言,本末兩盡。

當然,孔子時代,禮壞樂崩,整個中國歷史正處在從西周到秦朝的這個大轉變之中(「周秦之變」)。從「三皇五帝」、「三王五伯」到秦始皇首創皇帝制度,中間的變化是巨大的。在某種意義上,孔子所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正是為了引導這種演變。#

主要參考資料

《論語註疏》(十三經註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論語集注》(朱熹,載入《四書章句集注》)
《四書直解》(張居正,九州出版社)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
《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注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論語譯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語本解(修訂版)》(孫欽善著,三聯書店)
《樊登講論語:學而》(樊登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中國新年話傳統》(《大紀元》特稿)

最後(看更多【論語說】系列文章。)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