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車不尋常事件

先看幾則智能車新聞。較早前中國大陸某特斯拉車主駕車到僻靜處與情婦在車上鬼混,誰不知汽車內的系統偵測到車內有不尋常震動,透過軟件向大婆手機發出警報及位置訊息,事主仍懵然不知,繼續「辦事」,最後大婆到場捉姦在車,與情婦大打出手。另外一則是小米新新能源車,事主稱自行加速導致意外,廠方稱會翻查所有數據徹查事件。另一流出影片,某理想智能車車主啓自動泊車,汽車忽然衝出馬路,幾乎釀意外,司機慨嘆智能車果然有自己想法。另一輛理想在公路高速行駛時,誤把廣告牌上的貨車當真車,將汽車急煞,尾隨汽車收制不及而發生追撞。另一則牽涉無人駕駛服務平台蘿蔔快跑,車在武漢某地橫在路中心,釀成交通擠塞,但這輛智能車如何指令亦無法駛離現場。另一則可算是趣聞,車臣領導人將馬斯克送贈他的特斯拉Cybertruck改裝成為戰鬥車,傳聞特斯拉遠端關閉汽車操作。當然亦不少的本地事件,較早前某電台報道某屋苑多部Tesla充電蓋無故彈出,行車電腦以安全為由停止汽車操作,事主懷疑受附近執法機構電波干擾,經多番交涉,汽車代理仍無法清楚交代原因,最後稱汽車電腦更新,問題算作解決。

特洛伊木馬特徵全備

上述報道看似娛樂新聞,但引伸出的邏輯推論,充份證明智能汽車絕非一部簡單的機器。首先它可大量收集資料,而且收集資料範圍超出用家所想,除了汽車外內環境,移動軌跡,乘車者及駕駛者生物特徵,汽車操作全過程,範圍透明度嚴重不足。某製造商私隱條款更寫明汽車會收集用戶的性生活及性取向。買車時用戶極可能沒有看過甚至沒有被展示過,簽買賣合約時已隱含同意條款。其次,這些資料將傳到哪裏?可能經過軟件傳到使用者,又或任何授權者例如保險公司、生產商、生產商的合作夥伴、執法機構,甚至某政權。一旦同一品牌智能裝置包括汽車及手機等,有一定數量時更可形成聯網,利用群眾外包概念傳送資料,避過當地網絡。其三,汽車電腦如何控制汽車用戶並不一定有控制權,電腦軟件可能出現各種漏洞,一旦發生任何意外,要證明電腦出錯,舉證責任將在駕駛者。廠方亦可隨時更新軟件加減功能,亦可遠端控制行車電腦,由監控人員發出指令。最後,以往只有實體偷車客,智能車更要面對黑客,而且黑客可達到甚麽結果可極其嚴重,包括癱瘓城市,製造意外,甚至行兇。這些黑客背後可能由政權操控,甚至汽車早已設有後門方便黑客行動。上述各種原因堆疊,智能汽車已全面具備「特洛伊木馬」的條件。

智能車資料圖片。(STR/AFP)
智能車資料圖片。(STR/AFP)

用家需要衡量風險

Firefox母公司Mozilla研究報道指出聯網智能車是私隱惡夢,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下方連結。日前,美國商務部已向美國政府提議,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禁止美國聯網汽車使用中國製造的軟件和硬件。作為個人消費者如何考量?首汽車銀碼較大,使用時間較長,一旦購買,不容易更換選擇,購買前私隱要放在考慮之列,再不能單考慮汽車外觀及性能。網上資訊亦陸續增多,購買前宜先做功課。買家宜向製造商查詢私隱條款,查問汽車收集甚麼個人資料、收集器在哪裏、資料儲存及分享至何方,有多少選擇權停止收集。深入研究行車電腦軟件功能及設定,關閉那些違反你私隱要求的功能。有需要時遮蓋車廂內攝錄鏡頭及麥克風。位置是關鍵資料,你需要知道如何關閉GPS的方法,甚至收集GPS硬件模塊的位置,需要時用物料遮擋。留意與智能汽車聯繫的手機軟件,檢查設定及權限。與其使用追蹤或攝錄功能防盜,不如考慮一些物理防盜設施,例如軚盤鎖波箱鎖更實際。向製造商查詢緊急操作的方案,萬一電腦操作異常,如何安全地停止汽車及離開坐駕。筆者建議在車內放置擊破汽車玻璃的工具,出現反鎖或其它情況,你仍有條件離開車廂。源於環保政策,某些地方的消費者在買車時,可能只能選擇智能車,品牌所在地的法律及消費者權利保障將是重要考慮之列。


智能車大量收集私隱資料傳送第三方,既可自行運作,亦有機會受遠端操控,已不能稱作私家車。智能車私隱問題已引起各方關注,但無奈地對於私隱保障仍有極大距離,準買家宜小心衡量風險,然後行事。◇
 

https://foundation.mozilla.org/en/privacynotincluded/articles/its-official-cars-are-the-worst-product-category-we-have-ever-reviewed-for-privacy/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