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
兄則友,弟則恭。
長幼序,友與朋,
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

(1)高曾祖:高,高祖,祖父的祖父。曾,曾祖,祖父的父親。祖,祖父,父親的父親。

(2)父而身:父,父親。身,自己。父親之後就是自己。

(3)子:兒子。

(4)孫:孫子,兒子的兒子。

(5)玄:玄孫,曾孫的子女。

(6)曾:曾孫,孫子的兒子。

(7)乃:是。

(8)九族:九代的直系親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9)人之倫:人類輩份的次序倫常。

(10)恩:恩情。

(11)從:跟隨,不棄。

(12)則:應該、必須。

(13)義:做人的正理。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

從自己的兒子、孫子一直傳到曾孫和玄孫,就是古人所說的九族,包含自身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們的直系血親,和自己關係最為密切。九族代表著人類長幼尊卑的關係和次序。

父子之間要有恩情,父對子要慈愛,子對父要孝順;夫妻之間應該互相尊重體諒,和睦相處,不離不棄,緊緊相隨。至於兄弟姊妹之間,當兄姊的應該友愛弟弟和妹妹,做弟妹也應該恭敬的對待兄姊。長輩、晚輩之間要有倫理次序,朋友相處也要誠實互信,真心的交往。君王對臣子應該要待之以禮,給予尊重,自然地,臣子對君王也會一心一意,忠心不二。這十條做人的義理,每一個人都要遵守奉行。

很顯然,本篇從九族講到了十義。九族,是以自己本人為核心,論述的上下八代血親,加上自己這一代,就是九代人的直系親族,所以叫作九族。古人傳授孩子這九族的關係,就是要孩子從小懂得尊敬祖輩、愛護子孫的道理,所以尊老愛幼,是從小必懂的做人的基本道理。

九族之後講十個主要身份的做人的道義。分別以父子,夫妻,兄弟,長幼朋友,君臣等關係,論述十種不同身份應該遵從的做人的道理。長幼朋友,主要針對社會而言。

父親有父親的本份和義務,兒子有兒子侍奉父親的恩義;夫妻、兄弟也是如此。在家裏知道如何按自己的身份做自己該做的,那麼,出門在外,對待長輩晚輩,對待朋友,和君臣的關係,也就懂得如何待人處世了。長幼尊卑,指的是按不同的輩份和上下職位的關係,各自遵從自己的本份和義務,彼此善待對方的道理。卑並非卑賤的意思,而是遵從晚輩和下屬該盡到的職責和禮數來做人的意思。

【故事天地】 一、兄弟情

漢朝有一個叫趙孝的人,表字常平。他和弟弟趙禮非常友愛。

有一年,鬧饑荒,一幫賊人佔據了宜秋山。一天,賊人把趙禮搶走了,要把他吃掉。趙孝跑到賊窩,說:「趙禮有病,又瘦小,不好吃。我體胖,願意代禮被吃掉。」趙禮不答應,說:「我被他們捉獲,死了也是命,你有何罪呢?」兄弟倆相抱大哭。賊人被感動了,就放了他們兄弟。

後來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就下詔書,讓兄弟倆都做了官。

這個故事講的是兄友弟恭的悌道,哥哥認為保護弟弟、愛護弟弟,是自己的責任,而弟弟,感激哥哥,願意認命,不連累哥哥,這也是敬愛哥哥的情義。都懂得顧及對方,沒有私心,必然打動人心。

二、劉備三請諸葛亮

三國時代,蜀王劉備為了光復漢室,四處延攬人才。當他聽說諸葛亮精通兵法,智慧過人,便帶領關羽、張飛前往南陽去請他出山。他們連夜趕到南陽時,諸葛亮正好出遠門了,掃興而歸。

不久,劉備聽說諸葛亮回南陽了,心裏很高興,便又帶著關羽和張飛,冒著大雪,直奔南陽,再去請諸葛亮。當他們來到諸葛亮門前時,僕人卻告訴他們:「先生昨天又出門了。」張飛和關羽因為兩次都沒有請到諸葛亮而不耐煩,但劉備卻不灰心。

過了幾天,他們三顧茅廬。僕人告訴他們:「主人正在睡覺。」關羽和張飛要立刻叫醒他,可是劉備不願意,一直靜靜地在茅廬外等候。此時正逢三九天,飄著鵝毛大雪,寒風刺骨,三人凍得受不了,關羽和張飛早已不能忍耐了,但劉備還是默不作聲地等待著。後來,諸葛亮醒來,聽說劉備三人已在外等候多時,十分感動,連忙請他們進屋,共同商討國家大事。

劉備對諸葛亮精闢的見解十分佩服,而諸葛亮因感激劉備的誠意和知遇之恩,欣然同意輔佐劉備成就大業。甚至劉備死後,接受託孤,繼續輔佐他的兒子劉禪,最後過度操勞而死,真是應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是君為尊,卻能禮賢下士,仁善待人,愛才之心一片至誠。諸葛亮是臣為卑,受到為君者的尊重和愛護,為感知遇之恩,心甘情願侍奉君王,忠心回報。這便是上下尊卑體現在君臣之間的做人的典範。

~資料來源:【正見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