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二十》)

【註釋】

《關雎》:傳世文獻《詩經》中的第一篇。有人以為這裏指樂章而言。劉台拱《論語駢枝》:「《詩》有《關雎》,《樂》亦有《關雎》,此章據《樂》言之。……樂亡而詩存,說者遂徒執《關雎》一詩以求之,豈可通哉?樂而不淫者,《關雎》《葛覃》也;哀而不傷者,《卷耳》也。《關雎》,樂妃匹也;《葛覃》,樂得婦職也;《卷耳》,哀遠人也。」錢穆則不然:「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則詩之言與詞,仍其本。專指樂聲,使人無所尋索,今不採。

淫:古人凡過份以至於到失當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應該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禮)、「淫雨」(過久的雨水)」。

【討論】

孔子曾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為政篇)本章則絕無僅有地點評了《詩經》中的第一篇《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大意是說《關雎》這詩,有歡樂,但不流於放蕩;有悲哀,但不陷於傷損。

要理解甚麼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須讀《關雎》原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白話大意: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裏小洲上。純潔美麗好姑娘,真是君子好伴侶。長長短短鮮荇菜,順著水流左右採。純潔美麗好姑娘,日夜想她結連理。追求姑娘難實現,醒來夢裏意長牽。相思深情無限長,翻來覆去難成眠。長長短短鮮荇菜,採了左邊採右邊。純潔美麗好姑娘,奏起琴瑟表親愛。長長短短鮮荇菜,左採右採揀揀開。純潔美麗好姑娘,鳴鐘擊鼓娶過來。(程俊英譯,略有修改)

視《關雎》為愛情詩,這只是現代人的看法。傳統認為,這是讚頌文王及夫人太姒的一首詩。「君子」指文王,「淑女」是太姒,《關雎》正是描寫文王求娶太姒的過程。在《詩經》裏,上帝有命自天而降,授與文王:建立周國、興建豐京(豐邑),並且從莘國迎娶太姒。太姒嫁過來以後,繼承、光大了文王的祖母和母親的美德,「文王治外,文母治內」,更重要的是她一共生育、教育了十個兒子,包括後來的武王和周公。武王得到上天的保佑,最終完成了伐商的大業。沒有太姒,就沒有武王,也就沒有最後克商大業的成功。在周人眼中,正是上天賜予了太姒這位偉大的妻子和母親,才有周朝王業的大功告成。文王與太姒,真是「天作之合」。

孔子定《詩》,以《關雎》為第一篇,自有深意。孔子稱《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朱熹解說道:關雎之詩,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則不能無寤寐反側之憂;求而得之,則宜其有琴瑟鐘鼓之樂。蓋其憂雖深而不害於和,其樂雖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稱之如此。欲學者玩其辭,審其音,而有以識其性情之正也。

事實上,孔子對詩教的概括正是「溫柔敦厚」四個字。不過,事物都有兩個方面,「《詩》之失,愚」,如果學《詩》學過了頭,就會愚蠢。「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禮記‧經解》)

如果「溫柔敦厚而不愚」,以此來讀《關雎》,來理解孔子所說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就會別有一番境界。

 

主要參考資料
《論語註疏》(十三經註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四書直解》(張居正,九州出版社)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
《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注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論語譯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語本解(修訂版)》(孫欽善著,三聯書店)
《詩經》解碼之《關雎》之謎

看更多【論語說】系列文章。#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