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北極地區的經濟和軍事影響力不斷擴張,令美國擔憂。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多次提出希望美國掌控格陵蘭島。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總統購買格陵蘭島的提議「不是玩笑」,收購這塊半自治的丹麥領土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這不是玩笑。這不是為了徵地而徵地。這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需要解決這個問題。」魯比奧
魯比奧解釋說,他無法給出明確的時間表,「顯然,這是總統的首要任務,他已經表明了這一點。我們目前還不能討論我們將如何採取戰術行動。我認為你可以放心的是,四年後,我們在北極的利益將更加穩固」。
格陵蘭島現狀
格陵蘭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約相當於60個台灣大小。
格陵蘭全島有五分之四處於北極圈之內,為極地氣候,所以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其原住民為因紐特人(Inuit),2023年統計該島人口不到5.7萬人。
自18世紀初起,格陵蘭一直處於丹麥統治之下,直到1979年享有自治權;2009年獲得了更為廣泛的自治權,包括通過全民公投脫離丹麥的權利。
格陵蘭不是歐盟成員國,但作為歐盟海外國家和地區(OCT)之一,與歐盟有聯繫。歐盟法律網站表示,OCT國民是歐盟公民。因此格陵蘭人也被視為歐盟公民。
在老式的平面地圖上,格陵蘭往往位於歐洲一側,其實格陵蘭離美洲更近。格陵蘭首都紐克(Nuuk)距離哥本哈根約
豐富的自然資源
202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歐盟委員會認定的34種「關鍵原材料」礦物中,格陵蘭有25種,其中包括稀土、石墨、銅、鎳、鋅和黃金等。在中國之外,格陵蘭擁有全球最大的未開發稀土礦藏之一。這些礦物在現代高科技領域中都有重要應用。
除了礦產資源,科學家估計格陵蘭島還擁有豐富的能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2007 年的估計表明,格陵蘭島擁有約314億桶油當量,包括石油、天然氣和天然氣液(NGL)。
由於格陵蘭常年被冰雪覆蓋,開採各種礦產和能源面臨諸多障礙,但是隨著全球暖化和冰川消融,開採正變得逐漸可行。
淡水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自然資源,實際上非常重要。作為全球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約80%的陸地被冰覆蓋。冰雪總體積約為290萬立方千米,淡水儲量約佔全球的10%。
此外,格陵蘭的漁業資源可觀,相關產品的出口約佔其全年GDP的90%以上。
重要的軍事價值
格陵蘭島位於美洲與歐洲之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就意識到了格陵蘭所具有的軍事價值。
1940年德國佔領丹麥後,美國即開始採取行動保護格陵蘭島,以警告德國不要向西半球擴張。1941年,美國與丹麥簽署了「格陵蘭島防禦」協議,該協議授予美國在該島上建造和使用軍事基地的權利。
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後,美軍並沒有離開格陵蘭島。他們隨後又注意到一個新的潛在威脅:蘇聯。
1951年,美國與丹麥達成新協議。根據該協議,美國可以繼續在格陵蘭島開展活動並設立軍事基地。1949年成立的北約組織認為這是合適的。這一安排加強了格陵蘭島在整個冷戰期間在跨大西洋防禦中的戰略作用。
如今冷戰雖然早已結束了,但美國仍把格陵蘭島駐軍視為其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位於格陵蘭島西北部的圖勒空軍基地(現已更名為皮圖菲克太空基地)是美國最北端的軍事基地,發揮著導彈預警、太空監測和情報收集等作用,在大西洋安全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北極航道的關鍵節點
隨著全球變暖和冰蓋融化,北極航道的通航時間正變得越來越長,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北極航道包括東北航道與西北航道。東北航道沿俄羅斯北部海岸線,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西北航道貫穿加拿大北部的群島,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相較於傳統的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航線,北極航道能夠顯著縮短歐亞之間的航程。如從俄羅斯西北部的摩爾曼斯克(Murmansk)到中國日照港,傳統的蘇伊士運河、馬
除了商船之外,北極航道的也為軍艦提供了新的通行選擇,因此被認為是未來全球地緣政治爭奪的戰略要道之一。
此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北極地區蘊藏著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北極航道為這些資源的開採和出口提供了便捷的運輸路徑。
但不論是東北航道還是西北航道,船隻都需要經過格陵蘭島附近的海域。格陵蘭島位於北冰洋和北大西洋之間,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通往北極航道的關鍵節點之一。
中共對北極野心勃勃
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是地球上僅存的未開發資源寶庫,但是兩個地區的待遇不同。
聯合國簽署的《南極條約》規定,禁止在南極洲進行任何軍事性措施。在南極條約體系下簽署的《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禁止在南極洲進行任何礦產資源的開發活動。
但是北冰洋並非大陸,對北極地區的治理並沒有類似於南極條約的全面協議,所以其資源的所有權也就成為一個複雜的地緣政治問題,對這些資源的爭奪使北極地區的未來充滿挑戰。
除了漁業和海洋生物資源之外,北極地區的能源儲量比格陵蘭島更為豐富。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8年的一份報告,北極地區擁有全球13%未勘探的石油儲量和30%未勘探的天然氣儲量。
這一切都令中共垂涎。2018年1月,中共首次發表北極政策白皮書。儘管中國與北極圈最近的距離也有
中共所謂「近北極國家」的說法受到廣泛質疑。丹麥王室國防學院(Royal Danish Defense College)的中國問題專家宋美佳(Camilla T. N. Sorensen)在當年的一次研討會上表示,丹麥等北歐國家對這種提法沒有認可,「這些國家一般對中國作為『近北極國家』的說法以及中國(中共)在北冰洋管理體制中逐漸提高的影響力都持懷疑態度。」
中共還與俄羅斯合作開採北極地區的油氣資源;建立科研機構,定期向北極派遣船隻,進行軍民兩用研究;與北極周邊國家加強關係,試圖通過所謂合作、投資和基礎設施項目擴大影響力。尤其是在格陵蘭島,中共對當地的機場與港口建設、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中共在北極的軍事存在也不斷加強。去年9月,中俄海警艦艇編隊首次進入北冰洋海域進行聯合巡航。同月,中俄舉行三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聯合海上軍演,涉及北冰洋海域。此外,北極冰蓋下的水域對核潛艇而言是隱蔽性極高的戰略通道。雖然還沒有證據表明中共潛艇已進入北極,但這一可能性被一些國際安全專家所關注。
中共咄咄逼人的姿態令美國深感擔憂。
特朗普不斷強調,格陵蘭島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早在2019年特朗普第一任期中,他就提出要購買格陵蘭島,被丹麥拒絕。如今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後又多次提出想要接管格陵蘭島。去年12月,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出於國家安全和全球自由的利益,美國認為擁有和控制格陵蘭島是絕對必要的。」
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1月在台北出席講座時表示,特朗普上任前提出,不排除武力收回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的控制權,此舉正是針對中共的部署,進行全方位的反擊。@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