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國,經過三次西征,征服了中、西亞廣大地區。
成吉思汗曾將征服的土地分封給他的三個兒子,因此朮赤、察合台、窩闊台三支宗族稱為「西道諸王」。幼子拖雷則獲得其父的直接領地,即斡難河及客魯連河流域一帶蒙古本部的地方,後成為元朝的疆域。
其後,朮赤、察合台、窩闊台三支後裔分別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拖雷系的旭烈兀,即忽必烈的三弟,建立了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汗,與中央是藩屬關係,直接向大汗負責。
到了忽必烈統治時期,中央對汗國的控制弱化,欽察汗國和伊兒汗國走向獨立,但這些獨立的汗國依然尊奉元朝皇帝為大汗,稱之為「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承認元朝皇帝為其宗主,它們是元朝的「宗藩之國」。因此,這些汗國的汗即位需要得到元朝皇帝的認可,此外,他們與元朝相互間的使節來往不斷。
與欽察汗國的關係
成吉思汗時期,其長子朮赤被封於欽察、花剌子模及康里國故地,包括今鹹海以西、裏海以北的頓河和伏爾加河一帶的欽察草原。由於朮赤比成吉思汗去世的早,這一封地歸其兒子拔都。
公元 1243年初,拔都到達伏爾加河下游地區,以薩萊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為首都,正式建立了欽察汗國,其領土範圍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轄克里木半島和北高加索。該汗國離蒙古的都城數萬里,驛騎急行需二百餘日。因為拔都所駐的穹帳使用金頂,因此「欽察汗國」也稱為「金帳汗國」。
拔都與拖雷系交好,曾支持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繼承汗位。公元 1255 年拔都去世後,他的弟弟別兒哥成為欽察汗國可汗。1266 年,別兒哥去世,拔都的孫子忙哥帖木兒即位,正式得到了忽必烈的冊封。1276 年,蒙哥的第四子昔里吉叛亂, 把忽必烈的皇子那木罕、闊闊出扣為人質,原本要送給海都,但海都拒絕接受,昔里吉就送到忙哥帖木兒處,忙哥帖木兒又送回給忽必烈。
與伊兒汗國的關係
窩闊台時期,曾派兵消滅了在波斯西部復國的花剌子模帝國,征服和招降了波斯大部份地區,其後,谷兒只(格魯吉亞王國)、亞美尼亞、魯迷等國也先後歸附蒙古。窩闊台為此設置了管轄阿姆河以西波斯各省的行政機構,並派兵鎮守。
公元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置阿姆河等處行中書省,以阿兒渾為行省長官,設治於呼羅珊圖斯城(今伊朗馬什哈德附近)。1256年,蒙哥汗派弟弟旭烈兀西征,先後滅掉馬拶答爾(今伊朗馬贊德蘭省)諸山國,攻陷巴格達,滅黑衣大食(即阿拔斯王朝),其後於1259年入侵敘利亞。
在敘利亞取得節節勝利之際,旭烈兀突然聽聞蒙哥汗駕崩的消息,他率兵返回波斯,建立了伊兒汗國,但留下將軍「怯的不花」繼續進攻。怯的不花軍隨後在密昔兒(埃及)援軍的反攻下被擊潰,蒙古所佔敘利亞諸城盡失。
此時旭烈兀得知忽必烈已繼承大汗位,並與幼弟阿里不哥發生了汗位之爭。他停止了東返,而是向雙方派出使者,表示擁護忽必烈為大汗,勸阿里不哥放棄。忽必烈則下旨,將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邊境的波斯國土和該地蒙古、阿拉伯軍民劃歸旭烈兀統治。
旭烈兀的伊兒汗國,其領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含小亞細亞大部份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首都為蔑剌哈(今伊朗東阿塞拜疆省馬臘格), 並命長子「阿八哈」統領汗國東部呼羅珊等省地。
公元1264年,忽必烈遣使臣冊封旭烈兀為伊兒汗,並給他增派3萬軍隊。第二年,旭烈兀去世,阿八哈嗣位,並遣使報喪,忽必烈派使者持詔立他為汗。阿八哈即位後,始定都於大不里士,以蔑剌哈為陪都。此後,忽必烈攻打南宋,就是向阿八哈徵詢回回工匠,回回炮技術因而傳入中原。
阿八哈在位期間,與元朝一直保持著友好的藩屬關係。公元1282年,阿八哈去世,他的弟弟台古塔兒即位,因為他信奉伊斯蘭教,因此即位後不稱自己為「汗」,而改稱「蘇丹」,並下令所屬民眾一律信奉伊斯蘭教。由於元朝推行宗教自由,忽必烈並未干涉。但不願信奉伊斯蘭教的阿八哈的兒子阿魯渾在1284年聯合部份貴族,殺死了台古塔兒,並上報忽必烈。忽必烈命他繼承汗位,並授權臣不花為宰相。
可以說,欽察汗國與伊兒汗國雖然逐漸獨立,但仍然自認是元朝的「宗藩之國」, 與元朝保持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聯繫,商人、教士與使節的往來更為頻繁,這兩個國家的一些城市也成為了東西方往來的交通樞紐。
而元朝以「上都」為中心之四通八達的驛路,連通了歐、亞、非三大洲之間的交通。著名的「草原絲綢之路」起點就是在元上都。每逢春天都會有大批商販從歐、亞各地趕來,以各種奇貨、異寶與元朝人士交易。
在元朝的驛路上,往來著羅馬教宗使者、高麗國王、波斯、緬甸、尼泊爾使者及意大利商人、印度僧侶等。中華文明與歐、亞的交流範圍空前擴大。
從公元1240年到1340年的一百年間,是中國和歐洲可以直接接觸的最好機會,因為在此前、後,阿拉伯和土耳其人多少阻礙了東、西方的交流。
忽必烈時期與歐洲交往中,最為有名的人物當然是意大利旅行家、商人馬可波羅,他在元朝居住了十幾年,回到歐洲後撰寫了《馬可·波羅行紀》,記述了他在中國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見聞。
其中,講述了元初的政事、戰爭、宮廷秘聞、節日、遊獵等,尤其詳細記述了元「大都」的經濟、文化、民情、風俗,以及西安、開封、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榮景況。
可以說,《馬可·波羅行紀》第一次較全面地向歐洲人介紹了發達的中華文明;將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國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待續)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