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日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檢討藝團資助制度,研究容許工廈改建為小型劇場或黑盒劇場。有業界人士表示支持,指相關問題討論多年,希望今次能「拆牆鬆綁」。

劇協副會長余振球今早(27日)出席一個商台節目,他表示粗略看過藍圖,認為大部份都是過去多年提出過的問題,包括場地、資助等,「樣樣都應該做」。

他指出,現時劇團與商界合作的誘因不足,指他曾向商界聯絡尋求資助,但對方表示「我支持你,我不如攞舊錢去支持體育啦,或者支持教育界、支持社福咁」,反問有何誘因令商界要支持劇團表演。

雖然十多年來有情況改變,尤其是作為龍頭的九大藝團或有名氣的表演者會獲商界資助,但「層面落唔到」中小型藝團。

余振球認為最有效的是稅制,建議當局擴大對支持文創產業的免稅制度,「將佢本來要交嘅稅攞去支持表演藝術甚至體育」,令商人投資文創產業有實際得益。

余振球又指,主要表演藝團的「進出機制」一直存在,但「一直都冇實行,或者唔知點解,好多種種原因,嗰九大(藝團)keep住係九大,其他『三年資助』keep住『三年資助』」。他亦說,九大藝團有多年歷史及名氣,無論藝術水平、賣座率都較其他團高,「冇乜理由拉佢落車」。

中小型藝團欠缺主場地難累積觀眾

另外,余振球認為中小型藝團發展瓶頸是欠缺主場地,難以累積觀眾。對於藍圖提出研究容許工廈改建為小型劇場或黑盒劇場。余振球直言,過去多次與官員開會談論此問題,但「都搞唔成」,希望今次能「拆牆鬆綁」,「起碼一啲有能力、有志向、長期係呢度發展嘅劇團或者藝團,佢有一個主場,呢個主場俾佢係呢度『升班』」。

他又提到,香港雖有不少場地,但以私人活動的形式租場一小時要數千元,對表演藝術界來說太貴,因為表演前需時綵排,「你用咗幾日,係冇收入個幾日去綵排,跟住先做4個鐘頭演出」。

胡恩威:最緊要有自己場地

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胡恩威今早在同一個節目表示,認同余振球說的場地問題,「如果政府話我哋要追倫敦呢,就應該所有團無論大、小、中(型)都有自己場地係最緊要」。他說大型劇團同樣面對場地問題,例如排練空間不足、租金問題,亦要待政府分配場地。

他又提到牌照問題,指現時本港的公眾娛樂場地牌照是由食環署和消防處等部門審批,但相關官員缺乏專業知識,例如黎明演唱會曾因未符合消防規定而取消。他另說,也希望中小團繁榮形成生態,「你唔可以淨係大魚,大中細都要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