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研究揭示了一種常見的口腔細菌與惡性結直腸癌之間的關聯,該細菌可能是促進腫瘤生長的關鍵因素。
這一研究成果於2024年3月20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來自弗萊德·哈欽森(Fred Hutchinson)癌症中心的研究團隊通過對人類糞便樣本和小鼠的研究,追蹤了有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的分布,並從200名患者身上切除的腫瘤樣本中發現了這種口腔細菌的存在,這約佔所有結直腸癌樣本的一半。
在美國,結直腸癌是成人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4年,將有超過5萬3,000人死於此病。
有核梭桿菌的結直腸癌患者預後較差
新研究發現,體內存在有核梭桿菌的結直腸癌患者,通常預後和存活率較差,這一發現引起了科學界的高度關注。弗萊德·哈欽森癌症中心的微生物組研究員兼論文的共同主要作者蘇珊·布爾曼(Susan Bullman)在新聞發布中說。
她指出:「我們現在發現,特定亞型的這種微生物可能是促進腫瘤生長的關鍵因素。通過設定這一微生物群組中的特定亞群作為治療和篩查目標,我們能夠更好地幫助那些較高風險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可能患上更具侵略性的結直腸癌的患者。」
該研究中,在一半數量的腫瘤樣本中發現有一種名為Fna C2的特定梭桿菌屬(Fusobacterium)亞型。此外,在另一項分析中,627名結直腸癌患者的糞便樣本中,該亞型菌株的數量顯著多於對照組的619名健康受試者。
Fna C2是在結直腸腫瘤中發現的兩個獨特的有核梭桿菌譜系之一,與另一個具有相似遺傳特徵的譜系Fna C1相比,它有195個遺傳差異。Fna C2的特性顯示,它能夠抵抗胃酸的侵蝕並在結腸中繁殖。
胃酸通常會抑制不應存在於下消化道的微生物增生。然而,多種因素會幹擾這一保護機制,例如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就能適應胃酸,或是胃酸分泌不足,這也會提高感染風險。
預防、篩檢與治療的新希望
「我們已經確定了與大腸癌相關的特定細菌譜系,這一發現為開發新的預防和治療策略鋪平了道路,」弗萊德·哈欽森 的分子微生物學家兼論文的共同主要作者克里斯托弗·約翰斯頓(Christopher D. Johnston)在新聞稿中表示。
然而,這些新策略的實現還需要時間和進一步的研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癌症外科醫生馬蒂·馬卡里(Marty Makary)博士在接受《大紀元時報》的採訪中表示,開發這些策略並非一蹴而就。
他說:「人們可能認為,只要從腸道中清除特定的梭狀芽孢桿菌,就能簡單預防結腸癌。但我們必須記住腸道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任何干預都必須謹慎進行,以避免引起不可預見的後果。」
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與健康
腸道微生物菌群,這個由數萬億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構成的複雜系統,直到近幾十年來的研究才開始揭示其與多種疾病之間的深刻聯繫。過去,研究主要關注病原微生物和廣譜抗生素對微生物群的影響。
暢銷書作家馬卡里博士在其最新著作《盲點:當醫學出錯,以及這對我們的健康意味著甚麼》中提到,「我們對微生物菌群的影響仍不完全清楚」,「抗生素和其它治療可能導致炎症性細菌的增加,而這些炎症可能促進癌症的發生。」
他進一步指出,「雖然有跡象顯示微生物菌群與健康狀況息息相關,遺憾的是,醫療界並未重視這方面的研究,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投入仍然不足,尤其是在微生物菌群與癌症及慢性病關係的研究方面。」
抗生素是雙刃劍
抗生素被譽為現代醫學的奇蹟,事實上,現代醫學的介入可能是造成這種生態失衡的原因。正如馬卡里博士所指出的,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會破壞腸道中的微生物平衡——消滅腸道微生物菌群中的保護性微生物,這可能與結腸息肉的發生有關,而結腸息肉是結腸癌的潛在前兆。
2017 年發表在《腸道》雜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40至50歲服用抗生素的婦女,發現她們的結腸息肉數量與抗生素使用時間呈正相關。特別是,那些服用抗生素超過兩個月的婦女,其結腸息肉的風險增加了約1.69倍。
另一項研究評估了兩年時間中使用抗生素的情況,發現在30至79歲的人群中,那些使用抗生素處方有六次或更多次的人,其結腸癌風險增加了15%。這項研究於2008年發表在《國際癌症雜誌》上,並得出結論,抗生素的使用預示著「癌症風險的增加」。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內科醫師兼助理教授羅伯特·艾希利(Robert Ashley)博士在其文章中提出了一種理論,認為「抗生素可能通過無差別殺滅健康的腸道細菌,從而導致結腸息肉的形成,最終可能發展為癌症。他解釋說,當保護性的微生物被消滅後,其它較不健康的細菌可能會在結腸中佔主導地位,這可能會干擾結腸的免疫反應,導致內璧紊亂和息肉的形成。」
從歷史中學習
最新的研究成果確認了微生物菌群與結直腸癌之間的關聯,馬卡里博士強調這可能涉及多種微生物。他提倡未來的研究應該超越固有的醫學教條,以開放的心態全面探索微生物菌群的奧秘。
馬卡里表示,人們對微生物菌群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僅僅是冰山一角。他補充說,「如果我們僅僅專注於化療等治療手段,而忽視了導致癌症的多種潛在因素,我們就無法全面理解微生物菌群在癌症和慢性疾病中的作用。」
他將這項研究與過去發現幽門螺旋桿菌能引起胃潰瘍的重大突破相提並論。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細菌,它有時會對胃和小腸的組織造成損害,引發強烈的炎症反應,進而導致消化道潰瘍。
馬卡里回顧了醫學界最初對這一發現的懷疑態度,當時人們堅持認為壓力是導致潰瘍的主要原因,而非微生物。他說:「這種直接的關聯已經得到了證實。」他強調,「如果我們能夠正視這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盲點,並以嚴謹的科學方法進行探索,我們就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發現,從而有望解決年輕人群中癌症發病率上升的問題。」◇
英文報道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Aggressive Colorectal Cancer Tied to Oral Bacterium。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