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常吃的加工食品和精緻食物,不僅高熱量且營養價值低,吃多了還可能會導致身體生病。美國一家生物研究機構在今年6月底的一項報告中指出,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導致人體壞的大腸桿菌出現,且有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著名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於6月底在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的官方醫學雜誌《胃腸病學》(Gastrojournal)發表一篇有關於西方飲食(主要指美國飲食)與發生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關係研究報告。
大腸癌是美國第三大最常見和第二致命的癌症,每年有超過50,000名美國人因罹患大腸癌症去世。
報告中提到,由於現在人們吃著主要由紅肉(以哺乳動物肉類和加工肉類)脂肪和糖鹽量高所組成的典型西方飲食(美國飲食),但食用水果和蔬菜攝取量不足,引發身體健康問題,可能導致腸道和全身性發炎,嚴重還可能會出現癌症。
因此,研究人員假設不健康飲食會破壞腸道內的平衡,甚至可能會刺激大腸桿菌在人體腸道生產大腸桿菌素,而大腸桿菌素是由pks大腸桿菌產生,並且最終可導致大腸癌。
Pks大腸桿菌是由一種擁有聚酮合酶(pks)的特徵基因組的大腸桿菌所產生的,會生成一種有毒的代謝物,這種代謝物會破壞人體DNA,可能會讓腸道出現病變,最終形成癌症。
實驗中他們利用了含美國兩個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一個是「護士健康研究」(NHS),共選取30歲-55歲的女性121,700名;另一個是「衛生專業人員隨訪研究」(HPFS),共有40歲-75歲的51,529名男性。
在研究中,他們使用兩個數據中的134,775名參與者,包括偶發性結直腸癌病例,而這些參與者在被跟蹤調查的4年裏提供了充足的飲食信息和身體狀況。
研究人員從中發現3,200例結直腸癌病例,並對這些患者的腸道進行pks含量測試,其中只有1,175名患者的腫瘤含有pks+大腸桿菌菌株(+為陽性)。
為了確認1,175 例是否因pks大腸桿細菌引起癌症,因此他們對照了3,200例結直腸癌病例的飲食生活習慣、體重、性別、是否有家族癌症史、身體狀況、藥物使用情況、飲酒、抽煙等多方面納入考慮,並刪除那些極端且無效的數據,減少數據出現的選擇性偏差。
最終結果顯示,西方飲食與具有較高含量的pks+大腸桿菌腫瘤呈現正相關,支持了飲食、腸道微生物群和結直腸癌發生之間的關係,是存在高度的關聯性。同時,發現那些常食用水果、蔬菜、魚、家禽和全穀物的人罹患結直腸癌風險較低。
另外,他們還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因pks大腸桿菌罹患結腸癌。對此,該研究的負責人、流行病學專家荻野周史(Shuji Ogino)博士對《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表示,目前仍不清楚,其發生的機制,需要更多的研究,但可能是測量上的誤差,導致某些結果出現偏差。
荻野周史博士在7月初還對日本國立醫藥、健康、營養研究所表示,「目前這些實驗結果和發現支持我們先前假設,即西方飲食會提高pks大腸桿菌生成,並增加罹患結腸癌的風險。而我們下一個研究的是西方飲食和生活方式,哪些與結直腸癌有關聯,包括pks大腸桿菌。」@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