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有些人吃很多蔬菜但還是擺脫不了便秘?便秘的人到底應該多吃哪些食物會有助於改善症狀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鐘雲霓盤點十大通便食物,教你如何幫腸道養好菌,降低便秘風險。
便秘是最常見的胃腸道疾病之一,絕大多數人在一生當中的某段時間都受到過便秘的困擾。在美國,每年至少有250 萬人因便秘而看醫生,每位患者每年的直接費用在1,900 美元到 12,000 美元之間。不過,一項大型全美研究發現,有近三分之二的便秘患者,從未與醫護人員講過自己的便秘症狀。
你便秘了嗎?
到底怎樣才算便秘呢?幾天排便一次可以算做正常呢?鐘雲霓表示,臨床上正常的排便次數範圍很廣,從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都是正常排便頻率,只要以在5-7分內完成,都不算便秘。然而,有些人雖然天天排便,但坐在馬桶上醞釀7-10分鐘仍然大便不出來,就屬於便秘。
便秘三類型
鐘雲霓說,便秘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大家可以自我判斷,看看自己屬於哪種。
1、遲緩型便秘:多發生在長者身上,因為隨著年紀漸長,腸胃蠕動會變慢,所以就算糞便的質地良好,過於緩慢地腸胃蠕動速度,還是會讓糞便很難排出來。
2、直腸型便秘:當身體有便意時,卻因忙碌錯過排便時間,忍久後腸道就會變得遲鈍、很難正常排便。
3、痙攣型便秘:有些人在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一點時,會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的問題,這種類型稱為痙攣型便秘。
低頭觀察馬桶 看缺乏哪種食物
鐘雲霓說,有些便秘患者問她,「我要肚子用力還是肛門用力?」她解釋,排便的重點不是用力,應該是有便意的時候,放鬆肛門,自然就有大便出來。
她認為,便秘追根究底還是與吃的東西有關,因為糞便質地決定排便是否舒暢,而平時多吃蔬菜和水果,是治療便秘的基本要點。
要想產生質地良好的糞便,蔬菜和水果的比例最好是2:1,因為富含非水溶性纖維的蔬菜,能構成糞便的蓬鬆骨架,有利於大便在腸道中滾動、往前推進;而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可保持糞便濕潤,讓糞便可以潤滑順暢地出來。
對於感到自己排便不順、排不乾淨的人士,具體吃甚麼食物有效果?鐘雲霓建議,可以低頭看看馬桶,如果糞便出來是一粒粒的、粗糙、刮肛門的,就表示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吃的太少,糞便中沒有足夠多的水份;如果出來的糞便是軟軟糊糊的,每次都需要用力擠出,就表示缺乏粗纖維去構成糞便的形狀。
十大通便食物
鐘雲霓推薦十大通便食物,分別是綠色蔬菜類的椰菜花、菠菜和蕃薯葉;菇類的香菇和木耳,特別是木耳富含天然的粗纖維和水溶性纖維;用海藻石花菜製作成的石花凍(又稱大菜糕或寒天);水果類的奇異果、火龍果和番石榴,都是能讓糞便順利排出體外的健康食材。此外,喝乳酪可以補充益生菌。
鐘雲霓說,煮熟的蔬菜比生菜效果更好,因為能入口的生菜,一般纖維都比較細,而且生菜較蓬鬆,佔有很大空間,吃一點就覺得有飽足感,吃不了很多;相較之下,煮熟的蔬菜體積變小,一次能吃得比較多。
在水果方面,香蕉和火龍果富含水溶性纖維,奇異果既有水溶性纖維又有非水溶性纖維。研究顯示,奇異果中含有約三分之一的水溶性纖維和三分之二的非水溶性纖維,正好符合產生糞便所需的纖維比例。
還有研究發現,火龍果中的寡糖具有益生元特性,可通過選擇性刺激結腸微生物群來改善腸道健康,而改變微生物群組成會影響腸道蠕動。動物實驗顯示,火龍果寡糖能促進腸道平滑肌收縮,還能讓糞便的體積增加,從多種方面促進腸道健康。
至於乳酪,有些人喜歡在便秘是喝乳酪「救急」,鐘雲霓則提醒,喝乳酪後立即會感到刺激排便的人,有可能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喝乳酪後會腹瀉,對腸道、肛門造成傷害,反而不建議再吃乳製品。
鐘雲霓說,要確保蔬菜水果的量要足夠,其它的不管是吃肉還是蛋等,都沒有關係。
鐘雲霓還提醒,除了確保蔬菜水果,每天還要記得補充大量水份,大約每天2000~2500cc,果汁和湯都可以,但咖啡和茶不算在內,因為它們都含有利尿成份,反而會把身體中的水份趕走,所以喜好喝咖啡和茶的人更應該多補充水份。
養好腸道菌群的方法
鐘雲霓表示,最推薦病人通過天然食物來通便,如果還覺得不夠,也可以嘗試益生菌、單純的纖維粉或酵素。不過,她強調,益生菌不是通便藥,不能等到便秘的時候才吃。
鐘雲霓說:「益生菌是活的,你要把它養育在腸道裏面。」她建議,可以先挑一種益生菌連吃三周,同時在這三周間大量食用蔬菜水果來養菌,如果發現排便有改善了,就表示這個菌種適合自己的腸道,可以持續吃三個月,同樣配合大量蔬菜水果,這樣這隻菌就會在腸道裏生子生孫,三個月後不用再吃益生菌,也會有好的腸道菌相。如果吃了三個星期後沒有好轉,可能這種菌不適合自己的腸道,可以記下這種菌的名字,下次再換其它菌種嘗試。
她也指,即使不額外補充益生菌,也有辦法改善腸道菌相,比如運動就是很好的方法。研究發現,適當運動可以增加益生菌的數量,產生更多有益腸道健康的物質如丁酸鹽等,也能夠避免腸道通透性改變,防止有害物質從腸道進入血液。
無需擔心「宿便」
不少有排便困擾的人擔心排不出去的糞便積攢成為「宿便」,甚至太多宿便造成大腹便便,甚至令毒素積聚體內。對於坊間不少號稱「排出宿便」的方法,鐘雲霓則表示,糞便通常在體內存在24小時到48小時,無需糾結所謂「宿便」問題。
鐘雲霓認為,如果糞便有毒素,就表示吃進的食物有問題,例如吃過多燒烤或油炸食物,或是加工食品,這些東西在進入腸道後就會刺激腸道,造成慢性發炎,當排便次數愈少,發炎物質停留在腸道中時間越長,就容易引起瘜肉、病變、甚至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相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等健康食物,就算2-3天排一次便,身體也不見得會變差。況且蔬果能幫腸道養出好菌,即使偶爾不小心吃到不健康的食物時,腸道也有足夠抵抗力,抵擋食物所造成的慢性發炎,也就比較不容易罹患大腸炎或大腸癌等腸道疾病。
不吃藥 也能讓大便通暢
如果以上方法真的都行不通,最後才嘗試軟便劑、瀉藥或灌腸等方法,這些方法可能會傷害腸道,不宜頻繁使用。有些有排便困擾的人灌腸後感覺很舒服,鐘雲霓提醒千萬不要過於依賴灌腸,因為灌腸對腸道產生逆向刺激,腸道黏膜受刺激久了,會纖維化和變硬,這樣肛門就會變得不敏感,讓便秘症狀加重。
她重申,對於有排便困擾的人,建議先食用多一點的蔬果;再不行,購買纖維粉補充;再不行,經由醫師開立輕微軟便藥、輕瀉劑,浣腸劑儘量列為最後的選擇。
除了注意飲食,運動也是增加排便順暢的好方法,平日有散步習慣的人,可以加快走路的速度,建議一周至少三次,上班族還可以拉長走路的距離。其它的有氧運動也都有幫助,比如跑步、游泳和做體操等。
另外,蹲姿也能讓排便過程更順暢一些。因為乙狀結腸呈S形,蹲式廁所在如廁時,腸道會拉得比較直,糞便就比較容易排出。如果使用坐式馬桶,可以使用一個小凳子把腳墊高,這樣就可以模擬蹲姿,讓腸道變直、排便比較順暢。@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