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長者夫婦在港鐵石門站一個傷殘人士廁所內,懷疑以膠袋笠頭企圖自殺,男死女清醒送院,警方將案件列作企圖謀殺及自殺案處理,消息指老婦患有認知障礙。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今早(1日)在港台節目中表示,現時「以老護老」的個案在本港很常見,惟認知障礙症患者情緒大上大落,不能只靠一人處理。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則建議政府設立資料庫,以了解有多少雙老家庭需要支援。
佘達明指,認知障礙症患者普遍徵狀,包括情緒大上大落、沒有自理能力、記性差、容易走失,照顧者會感到大壓力。他過往亦接觸不少「以老護老」個案,而處理相關病症,可循三方面包括藥物、家人支援及行為治療。他又強調,「家人支援好緊要」,故他一般會將所有家庭成員組成一個WhatsApp群組,「我哋可以透過實時支援,佢哋諗兩三日都未知點處理,我哋可能五秒鐘就搞掂。」
他亦非常贊成「在家安老」,並希望訪過在家用藥、心理或行為上的支援,讓患病長者能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但他亦提醒,這亦要依靠當區社工找出需要幫助及隱蔽的長者,及時跟進及定期家訪,避免發生悲劇。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前委員、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則表示,照顧患認知障礙症的家人,壓力一般較大。如未經診治的話,問題可能更大,「佢對於病患家人有啲情緒行為佢唔理解,會唔知點面對。」她續說,尤其年老照顧者,自己本身身體機能可能退化,或有不同疾病,「我哋見好多都可能係兩、三種病嘅照顧者,照顧四、五種病嘅病患者。」故體力未也能應付日常基本需要,例如未能挽扶患者上落輪椅,變相有時會令照顧者在壓力下,病情變得更嚴重,甚至會較患者先離世。
雖然近年政府提供了不少暫託服務名額,但是很多都是以私人買位方式提供,質素及價錢參差。她說,過往曾見過有私營老人院為臥床長者,一次過包6至7塊尿片,令家人不想將親人交由老人院照顧。有些則因不想放棄,於是將責任放在自已身上,令壓力加大。她希望當局可以設立資料庫,了解有多少雙老家庭需要支援,優先處理他們的需要,避免類似悲劇再發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