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情況下,要判斷一個經濟體的好壞並不容易。以美國為例,雖然非農就業人數同比增長率一直呈下降趨勢(從 2021 年 4 月的高於 10%到最近的低於 2%),但失業率在最近 7 個季度一直保持平穩和較低水平,而實際 GDP 同比出現波動增長態勢。每當一個經濟體沒有經歷泡沫形成或破裂時,實體經濟變量往往會在一定範圍內波動,並會有不同的表現。
檢查實際變量之間一致性的一個標準方法是奧肯定律,該定律指出實際 GDP 與失業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說它是標準,是因為有很多人聲稱 GDP 不能很好地代表經濟。但是,如果 GDP 與失業率等實際的變量高度相關,那麼這種說法就不成立。奧肯定律正好證明了這一點。雖然它被標榜為只是一種經驗關係,但在一般均衡下,其背後肯定有理論依據。
至少從生產函數來看,我們可以將產出(實際GDP)與勞動力投入聯繫起來,而勞動力投入則決定了失業率。由於二者通過勞動力份額正相關,因此實際 GDP 和失業率在結構上是負相關的。將奧肯定律的兩個變量聯繫起來只需要一些理論推導工作。換句話說,奧肯定律是有理論依據的,儘管是間接的。由於 GDP 增長是一個流動過程,因此我們還需要對失業率的變化形式進行一些技術調整。
附圖通過繪製美國實際 GDP 年同比增長率與失業率年同比變化(只是簡單的差異)來實現這一目的。其中一個(左)坐標軸倒轉後,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負相關關係。 此外,我們還不難發現,每當出現大幅波動(大起大落)時,這兩個序列就負相關關係就更強,反之則相關性較低。這與我們一開始的討論相呼應,即在經濟不過熱或過冷的情況下,變量的表現並不一致。但這些波動時期並不佔多數。
圖表左半部份和右半部份的情況確實大不相同。也就是說,滯脹時期的匹配度較高,而 1984 年之後的匹配度較低,即所謂的大緩和時期。有資料表明,高通脹會給整體經濟帶來高波動性。在隨後的 35 年裏,通貨膨脹得到了控制,因此經濟波動一般較低。然而,本專欄的讀者會發現近期的通脹與 20 世紀 70 年代高度相似。有人可能會問,情形是否會回到以前的模式。
目前我們還沒有觀察到這種情況,但不能保證通脹率不會輕易回到低個位數。畢竟,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兩個序列現在又重新融合在一起了,而其同步變化的模式在過去 3 年中一直佔主導地位。◇
本文編譯自「Do GDP and unemployment agree with each other?」,原文刊載在英文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