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陸富商在北京等多地擁有大房子,現在降價出售也無人問津。他說:「全中國都是這樣,所有的房地產都在低價轉讓。這是未來的趨勢,低價轉讓,也賣不動。」

房地產業被看作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地方政府通過出售土地、抬高樓市價格來囤積財富,而中國超過三分之二城市家庭的財富也被捆綁在房地產上。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低迷以及對經濟前景預期的不明朗,現在即使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二手樓價格跌幅反而位居前列。房地產是中國最安全的投資的信念正在減弱,這會是中國房地產業崩潰的前兆嗎?

一線城市二手樓價跌幅居前列

大陸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樓價一向堅挺,被認為永遠上漲、不會下跌。但最近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二手樓價格跌幅反而位居前列。

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樓價與上月相比下跌的城市均增多,其中二手房樓價下跌的城市有55個,佔比近八成。上海二手樓價格與上月相比跌幅0.8%,在70個大中城市中跌幅最大,北京下跌0.6%。

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理事鄧浩志向《中國新聞周刊》列舉了部份重點城市當前二手房掛牌數量:除去北京達到12萬套之外,杭州、廣州分別達到21萬套、14萬套。「一些重點城市二手房掛牌量創下歷史新高,甚至接近翻倍,比如過往廣州二手房掛牌量穩定在8萬~9萬套,如今已經達到14萬套。」

儘管二手房掛牌數量增加,但成交量反而減少。據克而瑞研究院統計,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2.4萬套,4月成交1.77萬套,5月成交量進一步降至1.6萬套左右。而2019年—2022年的5月,二手成交量均在2.3萬套以上。


中國超過三分之二城市家庭的財富也被捆綁在房地產上。(ISAAC LAWRENCE / AFP)
中國超過三分之二城市家庭的財富也被捆綁在房地產上。(ISAAC LAWRENCE / AFP)

大陸富商陳盟(化名)對大紀元表示,他自己在北京、廣西、重慶、北海有四套房掛牌,每套不是別墅,就是大平層的。

「我北京的房子在三環裏很有名的一個小區,當年十五六萬一平米,現在10萬掛牌,兩年了無人問津。廣西南寧的房子,當年買的時候是600萬,現在我掛400萬出去,無人問津。重慶江臨大平房,2010年300萬買的,現在300賣不掉,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

旅居美國原上海企業家胡力任對大紀元表示,有一對他非常熟悉的加州華人夫妻,夫妻倆前段時間回中國準備把上海的兩套房子賣掉,當時兩套房子也就五百多萬人民幣。

胡力任說,「他們年紀也蠻大的,只有一個兒子,兒子媳婦現在也在美國,疫情結束後,他們覺得房子在中國不是很保險,大家都說房子要跌,他們就飛回去了。他們原以為要儘快成交,可能要跌五萬、十萬,但現在掛兩百萬沒人買,差不多就是七成這樣的價格,兩套房子就一百四萬成沒有了。這還不是問題,問題就是無人問津,沒有人能買。」

深圳某經濟部門郭強(化名)對大紀元表示,現在大家對樓市,對未來的經濟預期,其實已經達成一個共識了:樓價會繼續掉。

「現在市場在掉,但政府控制著不要讓它掉,所以卡在那裏,其實正在掉價,不是明著掉而是陰著掉,一般要降10%到15%才能賣出去。黑市價才是真正反映它的價值,市面價格是假的。」

郭強說,銀主盤的樓價最正常反映市面需求的價格。前段時間,寶安有一套銀主盤,面積是一百五六十左右,市面價是一個平方八萬,政府指導價是五萬七,差別很大,就是這樣的指導價也拍賣不出去。而且深圳也好幾萬套,數量還在增加。

郭強表示,「我在管經濟的一個政府部門工作,平常外面到處去跑。我發現最近這幾個月,有三分之一的鋪頭是轉了主的、倒閉,再換了老闆了。現在經濟不好賺不到錢,賺不到錢要把房子賣掉套現,或者是你工資不足以去交按揭,想賣也賣不出去,最後就變成銀主盤了。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黃世聰提供)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黃世聰提供)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對大紀元表示,銀主盤增加的時候,表明目前中國很多屋主已經無力負擔按揭,所以才流到拍賣市場。但另外一方面拍賣的價格又不理想,就是連拍賣市場的買氣都很淡,可能大家都預期中國房地產下滑,從一手樓市場一直到銀主盤市場,都是瀰漫這樣的氣氛。

官方解釋 越抹越黑

社交媒體影片顯示,一棟高層建築的陽台上掛滿了「低價轉讓」的橫幅,一些普普通通的市民為了儘快出手,開始在抖音上賣樓,搖身一變都成為房地產營銷專家。

彭博社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當地房產中介稱,在上海深受外籍人士和金融家歡迎的市中心街區,住宅價格已從2021年中期的歷史高點下滑了15%至20%。

31歲的上海居民易某在4月份以400萬元的價格出售了她在郊區的房子,比她最初的要價打了11%的折扣。

在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大本營杭州,據一位龔姓房屋中介說,在六個月內沒有找到買家後,郊區的一個賣家將要價降低了17%。

當局對中國房地產的真實數據一直諱莫如深,對於多個一線城市二手房越賣越多、掛牌量不斷攀升的現象,無法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反而越抹越黑。

對於一線城市業主拋售二手房,官方說法是大多數情況都是以舊換新、改善性換房為理由,但從媒體報道和對受訪者的採訪來說,顯然並不是改善性換房,更可能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民眾急於變現。

分析人士認為,理論上存在改善性換房的需求,但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住房大部份建於20世紀90年代以後,近期內沒有大規模換房的迫切需求。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黃大衛授權)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黃大衛授權)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 Wong)對大紀元表示,這(改善性換房)是一個很奇怪的說法,現在除了一些賣疫苗、賣口罩,還有醫生的賺了錢之外,大部份老百姓收入減少,生意不好做,說實話去買樓改善生活的很少。這幾年,大家對於未來情況都是比較悲觀和不確定,所以一些投資需求,在疫情放開之後他們都憋了三年,迅速地換手。

黃大衛認為,拋售房地產的主要原因是,現在居民的消費能力其實在持續下降,對於經濟的預期在持續地向淡,目前的市場經濟的活躍度跟營利能力都在下降。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就選擇把房產拿出來變賣,來解決生活問題,或者是迴避未來的不確定的因素風險。

「有一些資金避險的需求,因為過去的兩三年樓價市場都比較差,現在好一點,大家都覺得要迴避一下未來的政策的不確定性。」

黃大衛表示,由於像上海廣東那些以對外經濟為主的城市或地區,外資在國內的投資現在比較畏首畏尾,而且需求比較減少,經濟現在不明朗,現在發展情況並不太樂觀的情況下,所以就紛紛出手。

「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對未來中國政策和未來中國外交關係、國際關係的不確定性,擔心台海衝突、地方地區的政治衝突加劇,所以也避險。」他說。

經濟低迷 民眾信心不足

在中國,由於缺乏歐美那樣各種高收益的投資工具,也不允許海外投資,老百姓的財富大多與房地產深度捆綁在一起,房產財富在中國總資產(包括股票、證券化貸款和銀行貸款)中所佔的比例遠高於美國,佔總資產的78%,美國只有35%。

「國內老百姓投資不動產,主要原因是為了抗通脹和保值增值。因為中國老百姓的投資途徑比較狹隘,要麼就是股權投資,這些投資在國外比較流行,在中國國內比較困難。」黃大衛說,「買二手房來投資在國內來說作為一個被動投資吧,因為像投資股市都不容易,中國的二三十年的股市基本上都是一個瘋狂割韭菜,都是一個屠殺的過程。」

按照國際標準,目前北上廣深的樓價收入比超過40倍,而倫敦和紐約的樓價收入比分別為22倍和12倍,中國的樓價顯然超出了人們的承受能力。

根據哈佛大學住房研究聯合中心的數據,在美國大部份地區,平均住房成本僅為年收入中位數的2至4倍。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放緩,家庭收入增長預計也會下降。過高的樓價人們開始無法承受。民眾急於拋售二手房,這一切都說明了中國經濟不行了,大家信心不足。反映出民眾感覺樓市前景不明朗,怕樓市崩盤,趁早套現。

上海市民黃女士對大紀元表示,房子不好賣,有價無市,老百姓手上沒有錢了。現在失業人口還挺多,也都找不到工作,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企業倒閉了,外資撤走都撤走,年輕人有百分之二十左右失業率。反正好多那種樓盤都是降價降得很厲害。肯定是賣的人多了才賣不掉呀。

胡力任說,大家現在都整個經濟不好,很多企業都在減薪。現在銀行首付要提高了,外地人都在逃難,要往外逃,找不到工作,所以,根本沒有人買,那只能掛著,沒有辦法,現在整體情況就是這樣。

黃大衛表示,「中國的一手樓市場,它的供地方都是由地方政府壟斷控制的,由大開發商開發,他們對價格方面有壟斷性。二手房更多的是一個市場自由博弈,自由交易的一個過程,所以二手房更加能夠反映出一個真實的不動產的價格。所以二手房子相對來說,不是百分之百,相對來說是比較接近於真實的市場,所以二手房的價格下跌跟成價量下跌,是反映出現在的真實的市場情況。」

「鬼城」的出現也引發了人們對住房供應可能過剩的擔憂。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一線城市平均空置率為17%,而二、三線城市空置率超過20%,高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水平。


根據Kenneth Rogoff和楊元辰的研究,房地產和相關服務在中國GDP中所佔份額達到驚人的25%,房地產顯著放緩,會對其它行業產生連鎖反應,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輕易地將GDP的累計增長拉低5%到10%。(AFP)
根據Kenneth Rogoff和楊元辰的研究,房地產和相關服務在中國GDP中所佔份額達到驚人的25%,房地產顯著放緩,會對其它行業產生連鎖反應,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輕易地將GDP的累計增長拉低5%到10%。(AFP)

美國經濟學家Kenneth Rogoff和楊元辰202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中國640多個三線城市現在擁有中國住宅庫存總量的近80%。三線城市北海需要近六年時間才能消化庫存的待售住宅,而上海需要七個月,北京需要近兩年。

而根據美國全國地產經紀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數據,美國目前只有2.9個月的成屋供應量,而美國政府的數據顯示,預售屋供應量為8.2個月。

黃大衛表示,目前看來,連核心城市的樓價都在下跌,主要原因是供應量太大,成交量跟不上。而居民的消費能力其實在持續下降,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就選擇把房產拿出來變賣來解決生活問題,或者是迴避未來的不確定的因素風險。

中國樓市到了崩盤的時刻了嗎?

根據Kenneth Rogoff和楊元辰的研究,房地產和相關服務在中國GDP中所佔份額達到驚人的25%,房地產顯著放緩,會對其它行業產生連鎖反應,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輕易地將GDP的累計增長拉低5%到10%。

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一份報告指出,住房熱潮的結束,對中國經濟會產生深遠影響,比如地方政府的預算將面臨壓力,因為土地轉讓費佔了地方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與房地產相關的金融系統會更加脆弱,比如房地產現在佔據未償還銀行貸款的30%,家庭槓桿率在過去十年中增加了兩倍,達到了GDP的60%。

黃大衛認為,中國在過去的三四十年的快速發展,除了出口的動力以外,更大的一個動力是來自於投資,投資裏面大概有50%左右,整個投資裏面是跟房地產有關係的。

「但是房地產的投資裏面有相當部份還是跟出口有關係,因為過去生產企業需要佔用土地資源跟房產資源,而且外商外資進入中國,他也是需要佔用這些資源。要是出口情況沒有得到改善,招商引資方面沒有得到改善,國民經濟情況都不樂觀的話,未來的房地產需求情況比較堪虞。」他說。

黃大衛表示,整體來說中國整個房地產市場除了一些沿海的核心城市,像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情況還比較樂觀一點之外,其它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是大江東去,完全不行。

黃世聰表示,因為北上廣深一向是中國房地產的指標,它往下跌勢必會引導全中國的房地產業往下墜落,可能會有一連串的骨牌效應發生,包括會傳導到銀行體系,或是傳導到一般家戶體系的負債,房地產如果真的下跌,可能會成為中國很難控制的局面。

黃世聰認為,房地產外國的經驗,都是上漲了幾年,回檔了幾年,但是中國過去的房地產,從改革開放以來到現在為止,沒有真正面臨比較大的回檔狀況,現在似乎是到了可能面臨比較大的回調壓力。

「舉幾個例子, 1990年代的日本房地產的泡沫,台灣發生過1998年的金融風暴, 2008、09年的金融海嘯是美國的房地產,那時候都是因為房地產的價格不佳,所以房地產的下跌,譬如說下跌了兩成到三成,都會引發整個經濟的危機,甚至會引發整個金融體系的危機。」

「我們現在是比較擔心的是,過去發生在各國的這個房地產泡沫的狀況,可能也會在中國未來幾年會發生,習近平最近說甚麼防範極端狀況的出現,我覺得這都是中國(中共)官方也在注意,全世界的所有的經濟學家也都在注意這樣的事情。」他說。#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