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陸「銀主盤」暴增,2021年已超過160萬套,網絡熱傳「斷供潮真的來了」。分析認為,「銀主盤」暴增,顯示中國各地房市面臨崩盤的危機,以及地方政府財政危機。
銀主盤持續增加 商業及工業類居多
香港《南華早報》(SCMP)報道,胡姓女子18歲即離鄉背井到外地打拚,奮鬥數十年在廣州自營美髮沙龍,因疫情營運困難而債台高築,上個月,胡姓女子及丈夫再也還不了每月人民幣(下同)9,000元的按揭,房子面臨被扣押或法拍的命運。
新浪財經市場資訊此前報道,鄭州金水區的王建國突然發現,自己所有的銀行卡上都沒錢了,他的財務危機爆發了。而這個房產是他最後的家了。但在此之前,4套房子,一套又一套地面臨法拍。跟法院一同上門的律師孫碩表示,他目睹了更多人失去或者即將失去房子的時刻,手裏的案子越來越多,訴求都是銀行提過來的,要求起訴「斷供」的業主。
孫碩說,超半數斷供的都是抵押貸——業主把自己的房屋作為抵押品,從銀行那裏換取貸款,投入到商業經營中去。這一類案件,孫碩「一個月處理了80件左右」,是以往經手量的4倍。
報道說,近半年來,鄭州的銀主盤數量增多,而該地最核心的區域金水區,列居全國區域銀主盤數量榜首。
今年以來,中國疫情此起彼伏,中共清零政策下,多地封城導致經濟衰退,企業裁員、降薪消息不斷,樓價也下跌,居民及商戶的住房斷供、銀主盤成為熱點。
早在今年1月,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韓復齡在微博發帖說,「斷供潮真的來了:2022年剛開年,四大行已經起訴20萬斷供房主。」有網民詢問消息的真實性。韓復齡回應說是內部消息。
隨後,韓復齡再次發帖,分享了一張大鄭州小律師的帖文截圖。該名律師表示,斷供數量真多,律師函發到手軟。
《第一財經》說,普通居民「棄房斷供」還不是銀主盤數量增長的主要原因,商業類、工業類銀主盤數量增長遠超普通住宅類。
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槓桿率報告》,從近兩年來看,銀行起訴按揭違約斷供的案件大幅增加,銀主盤數量也暴漲,從2019年的50萬套增長至2021年的超過160萬套。
房地產不景氣 銀主盤還會增加
不過,民間傳出的斷供和法拍的數據遠比官方高得多。此前,有網民透露,據銀行金融系統風控會議消息,全國所有斷供房近4,000萬套,銀主盤超過1,000萬套。網民說,石破天驚。房地產已經開始崩盤了。
上述消息在推特上引起熱議。
網民Chen Jiangang@:是真的嗎?斷供是一個家庭災難的開始。
網民yipinduo@:應該是正確的數據,光杭州一座城市就五萬多套,還只是阿里平台的數據,更不用說其它平台加總了。七八萬套應該是有的。全國有兩百三十多個市,再加上四個直轄市,絕對超過一千萬套。另外斷供的就更不用說了,一年後才掛拍賣,這數量再加總,可想而知。現在銀主盤都是前幾年斷供的掛拍賣,這兩年的翻倍。
對此,時事評論員王赫對大紀元說,「現在銀主盤暴增是確定無疑的,但是暴增到甚麼程度?不好說,1,000萬套是十分驚人的,但可能是中國的真實情況,中共一直在掩蓋著。」
大陸銀行系統人士陳先生也對大紀元說,「斷供及銀主盤的真實數據,沒法證實,不過如果確實這樣,我也不覺得奇怪,畢竟現在經濟形勢不好,民眾生活困難,再加上房地產市場不景氣,肯定會出現大量斷供、法拍的。」
《21世紀經濟》報道,據中指研究院以截至25日成交數據,6月樓市交易回溫,整體成交量較5月上漲。但整體成交量一線城市仍較去年同期下跌16.1%;二線較去年同期下降17.5%;三線代表城市,較去年同期下降7.8%。
斷供的房產包括自住和投資,陳先生分析,自住的屬於受經濟形勢和清零政策影響,拿不出錢來;而炒房的還可能不想還了,原因是樓價跌得太厲害,沒甚麼炒房收益,甚至跌到原價以下,那麼還按揭就不划算了。
「房子拍賣以後如果還覆蓋不了本息,個人要補差價,承擔訴訟費用。如果不補,銀行會凍結當事人名下存款。」
陳先生說,「斷供到法拍需要兩年時間,這兩年的貸款問題一樣算這期間利息的,而且還有罰息。這是銀行既有的『程式』。我不知道海外是怎麼算的,不過原理應該類似,都要走催收、法拍、罰息等這些流程。」
更多網民透露,現在許多地方的銀主盤密集拍賣,未來兩三年,還會變得更密集。
官方促銷怪招:一人可買四套房 惡意不買房將約談
在很多民眾供不起房的同時,中國建商清庫存的壓力巨大。中共下令要「穩樓市」,於是各地方政府為了促進民眾買房、刺激經濟,花招百出「去庫存」。
「南方財經網」報道,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辦公室和青島市黃島區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紅頭檔《關於做好促進居民購買新建商品房的通知》,其中提到「凡惡意不買房,如查到銀行有巨額存款,一律提醒談話」,並稱「買房」納入2022年度工作考核。
「惡意不買房」一詞在中國網絡上引起反彈,官媒《證券時報》還刊出評論文章提醒,穩樓市「不宜矯枉過正」。
此外,今年以來,中國已有13城實行「一人購房全家幫」,即子女購房可提取父母公積金。《第一財經》27日報道,據不完全統計,天津、江西贛州、河北滄州、河北秦皇島、廣東潮州、廣東珠海、湖南邵陽、四川資陽、雲南楚雄、安徽池州、福建泉州、湖北咸寧、甘肅定西13城發布了職工可以提取公積金幫子女或直系親屬購房的政策。
此外,河南大蒜和小麥換房也登上微博熱搜。《時代財經》報道,河南商丘市民權縣的促銷建業河畔洋房,稱「2元一斤,小麥換房」,最高可抵16萬房款;河南開封市杞縣的建業城促銷,「5元一斤,大蒜換房」。
「房票」也開始盛行,1人可買4套房。武漢近日向千萬戶籍居民再發「房票」,限購區最多可買4套房。《第一財經》報道,從6月20日起,武漢樓市限購悄然鬆綁。
武漢市房地產交易管理中心回覆諮詢,戶籍居民家庭名下若已有兩套住房,可以再買一套房;此前已有二孩或三孩家庭可買第三套房、父母投靠可買第三套房政策,這種情況,還可以再買第四套。
此舉源於武漢樓價暴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武漢新樓價格已經四連降、二手樓價格九連降。6月15日,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武漢新房網簽銷售面積同比腰斬,減少50.4%。目前武漢新房的庫存規模約為2,129萬平方米。
分析:樓市面臨崩盤 地方政府財政危機
陳先生表示,之前就聽到消息,武漢想要完全放開,但領導不敢負責任,而且要求「不要張揚和宣傳」,最後就出了這麼個政策。
不過,他說,「就算完全放開也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救市作用。畢竟現在很多老百姓手裏沒那麼多錢買房,即使有錢現在也在觀望,房地產市場供過於求,且不景氣、大量房地產企業又陷入債務危機,可能爛尾等因素都是明擺著的事情。」
「這種時候,聰明人都不會接盤當韭菜的,畢竟結構性問題在那裏,這就和計劃生育即使完全取消,也不會多很多人生孩子一樣。」他說。
對於銀主盤暴增,時事評論員王赫對大紀元表示,「這說明中國經濟已經非常危險。房地產GDP佔中國每年新增GDP的8%左右,加上房地產的上下游和相關行業,差不多佔中國經濟GDP的20%到30%。」
「這麼一個支柱行業,現在樓賣不動,整個行業進入蕭條,顯示中國各地樓市持續面臨著崩盤危機。」
因此,王赫認為,這個經濟無論如何好不起來,而且整個經濟也可能被拖到一個沼澤裏去。這是大家普遍的共識。
他說,中國房地產拐點到來之後,整個經濟已經扶不起來,「最主要的問題是,這個房地產經濟,會給各地造成很大壓力。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概1/3是靠賣地,房子賣不動,地就更賣不動了 。」
「政府收了很多的地,投了很多的銀子去平整,這些錢都無法補償出來,所以政府財政非常危險。這就是為甚麼各地搞甚麼(約談)惡意不買房者,像這種手段非常詫異,也能使出來。地方政府財政的崩潰,是一個最大的危機 」他說。◇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