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房地產研究機構中國指數研究院(中指院)發布的年度報告,2024年各類銀主盤數量再增,掛拍量累計76.8萬套。樓市持續低迷,房地產危機爆發、失業大潮蔓延和中國經濟堪憂,放棄房產並斷供按揭的人越來越多。

銀主盤數量再增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中指院)發布的年度報告,2024年全國包括住宅類、商業和工業等在內的各類銀主盤挂拍量累計76.8萬套,總成交金額、按拍次成交率和成交均價都比2023年下降。成交均價走低,市場價格壓力較大。表明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和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下,按揭違約升高的風險。

銀主盤,大陸稱「法拍盤」。當債務人(業主)無力履行按揭合約或無法清償債務時,而被債權人經由各種司法程序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將債務人名下房屋拍賣,以拍賣所得價金滿足債權。按拍賣程序,銀主盤都是先由法院委託專門的評估機構,出具房屋的評估價,一般低於市場行情價;而同時,法院為了吸引更多競價人參與,通常會設置一個比評估價更低的起拍價;房產按規定只要流拍一次,價格就會再次下降,所以到了「二拍」之後,經過幾次折扣,價格已經比市面價低。

報告顯示,住宅類銀主盤數量達37萬套,比2023年的36.4萬套增約2%。多數的住宅類銀主盤位於三、四線城市,而一線城市法院拍買住宅成交均價遠高於三、四線城市,清倉率普遍一線城市較高,而三、四線城市清倉率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經濟比較好的省份,福建省、山東省和河北省掛拍量較上一年增長顯著。

中指院發布的其它數據還顯示,今年陷入債務困境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將面臨逾7,000億元人民幣的到期債務壓力。

中共當局在2020年8月發布措施,抑制房地產開發商借貸能力,引發開發商的債務危機,導致中國大陸多地出現爛尾樓,在樓價下跌的情況同時,民眾的財富縮水,進而人們的影響消費支出和繳納按揭能力。因此,自2020年以來,中國的住宅類銀主盤數量持續上升。

棄房斷供損失慘重 家庭陷入債務危機

有中國民眾1月5日在社交媒體平台發文述說自己2017年在杭州買了一套房,216萬元(人民幣,下同),首付45萬元,月供1.2萬元,2024年5月起被迫斷供按揭事件:

斷供的時候發現貸款還有137萬元,6年的月供償還83萬元,居然有49萬元是利息,斷供3個月後被銀行起訴,法院查封了房產,還凍結了業主的銀行卡,就連微信錢包、支付寶也被凍結了,而且還多了10多萬元的費用,違約罰息、案件受理費、律師訴訟費、財產保全費等等。現在法院拍賣的評估價是108萬元,起拍價是評估價的七折,只有75.6萬元,房子如果以起拍價成交,斷供按揭的業主不僅房產和首付金沒了,還欠銀行61萬多元,其損失竟然高達近200萬元。

根據中國執行訊息公開網站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12月26日,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超過850萬。但是,這個數據在2020年初為570萬,4年間增加近50%。其中大部份是由於未能按時償還商業貸款和按揭且年齡在18到59歲之間。

在2013年7月,中共最高法院開始實施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當時失信被執行人數僅有2.61萬人。

在過去5年裏,中國家庭的債務總規模激增了50%,現在已經超過82萬億元。

如果有人不履行裁決,無法償還債務,或者被認定不配合法律程序,法院就可以將其列入這個黑名單,成為俗稱的「老賴」,法律文本的解釋是「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傚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的人員」。中共官方正打擊拖欠債務者,具體做法包括劃扣他們的工資,或限制他們進入政府部門工作,以及限制他們乘高鐵、飛機出行等。許多拖欠債務者被禁止購買高額保費的保險,並被告知不能去度假或住高檔酒店。如果他們不遵照執行,有關部門可以拘留他們。

浙江杭州海浩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沈逸凡對英國BBC表示,在疫情之後,他承接的破產清算相關個案明顯增多,有兩種值得關注的人群:

一類是「爛尾樓」的業主。他們在疫情之前、即中國樓價瘋漲時買了房,並向銀行申請了貸款,但由於開發商的問題房子無法交付。這些收不到房子的人卻依然需要償還高額的房屋貸款,一旦斷貸,他們就會成為「老賴」,上徵信黑名單。

另一類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法人),一些人無緣無故被登記為法人,由於種種原因破產的公司會導致這些無辜的法人受牽連,他們也會成為黑名單的一員。@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