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在記憶力、認知功能、行動能力都會逐漸退步;還有一些需要家人餵食的失智長者,食物經常含在嘴巴裏,很容易發生嗆咳,甚至造成肺炎,而且因為要放置鼻胃管,必須住院接受治療。對於這些有吞嚥問題的失智長者,如何及早發現與處理?

吞嚥是獲得生命所需之能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生陳慧娟說,像上述這樣的長者,可能在肺炎治療完成後返家,自行移除鼻胃管後,即回復到餵食的進食方式;然後因為營養不良,造成體力持續衰退,還是很容易嗆到,再次造成吸入性肺炎而入院、臥床,不但體力下降,吞嚥能力也持續惡化,陷入無限惡性循環。

其實許多疾病與問題,例如:腦中風、柏金遜症、頭部外傷、阿茲海默氏症、頭頸癌、不正確的姿勢、老化造成的視野、牙口、味覺、舌頭臉頰咽部肌肉力量的退化等,都可能引起吞嚥障礙。吞嚥是用來獲得生命所需之能量,也是人生的重要樂趣,吞嚥能力一旦惡化,就會導致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威脅生命。

吞嚥障礙可能出現的症狀

陳慧娟指出,經常嗆咳、吃東西時間變長或覺得費力、容易累、流口水、舌頭動作不靈活、食物殘留在進食通道中、吞嚥食物經常需要吞多次才能嚥下,或是反覆性的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這些都是吞嚥障礙可能出現的症狀。

以認知障礙症患者為例,如果觀察到有食物殘留在口中或是漏出來,可能是口腔部有吞嚥困難;經常嗆到併吞嚥延遲,可能是咽部吞嚥困難;不願意進食,有可能是認知功能缺損、憂鬱、其它心理因素,或是咀嚼容易累所導致。

儘早做專業評估與介入處理

陳慧娟提出,當觀察到有這些症狀時,應儘早通過專業評估,一旦發現吞嚥困難,確認吞嚥障礙的原因,就可以根據每一位患者的情況規劃個別化的吞嚥治療與訓練計劃,而且不同原因的吞嚥問題,需要不同的介入處理。

舉例來說,患者可能需要處理牙齒和牙周的問題、確認假牙、鼓勵吞口水、依患者狀況調整進食姿勢、提供適合的食物質地、進行嘴唇與舌頭運動、咀嚼運動、口腔按摩、使用適合的餐具、教導病人和照顧者有效的咳嗽、正確口腔清潔、適宜吞嚥技巧,藉此達到安全攝取足夠水份與營養,就可以阻止這個惡性循環,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本版圖片來源:Fotolia、Shutterstoc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