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孫權時代起,中國和南海各國的交往日趨頻繁。各國商船往返兩地,可以說是東吳航海獲利最大之處。
公元226年,交阯(今越南)太守(地方首長)士燮卒,其子士徽作亂,為吳廣州刺史呂岱「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而滅,從此交州之地徹底為吳所據。
從公元224年至公元252年,朱應與康泰受孫權之命出使扶南(今柬埔寨)和南海諸國,進行外交活動。他們遠至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扶南諸國,經歷的國家有一百餘個,並與若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回國後,朱應寫了《扶南異物誌》,康泰寫了《吳時外國傳》,這兩本書是研究東吳與外國交往的重要資料。可惜二書均已失傳,僅在《水經註》、《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通典》、《太平御覽》、《文選註》等書中殘存一些片斷引文。
正是二人的成功出使,海外一些國家也遣使來到東吳。如公元243年,扶南王范旃遣使獻樂人及方物;此外,林邑、天竺(今印度)和波斯(今伊朗)等國也派使節攜帶禮物到東吳。孫權以禮相待,回贈中國精美的絲綢等物品。
此外,公元242年,孫權還派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航行至珠崖(今雷州半島)、儋耳(今海南島),在那裏恢復了漢朝時建立的郡縣制度。
◎前往大秦
據萬震《南州異物誌》上記載,公元234至公元237年間,有一個來自大秦國(古羅馬帝國)的名叫秦論的商人來到交趾,交趾太守吳邈派人送到孫權處。孫權向他詢問了其所在國的風土人情等,秦論一一說明。
孫權為他在中國經商提供了種種方便。過了七、八年,秦論準備回國,孫權派人送他回國,還送給他男、女各十個僕人。而《吳時外國傳》也說「從加那調州,乘大海船,張七帆,時風一月餘,乃入秦,大秦國也。」
孫權既然能派人送秦論回國,進一步證明了東吳航海技術的先進,和海上力量的強大。可惜,因為史料有限,對於孫權與海外更多的交往,和東吳的強大,我們尚無法知曉。
◎孫策遺言有真見
史載,孫權執掌政權五十二年,是三國歷史人物中主政時間最長的一位。在位期間,他西聯蜀漢,北抗曹魏,內平山越,開發江南蠻荒之地,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入主江南的第一位皇帝。
孫權於東漢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出生於徐州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他的父親孫堅當時任下邳縣丞,孫權上邊還有一個哥哥叫孫策。一種說法是他們一家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代。
《江表傳》載,孫權生來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
另據《搜神記》記載,吳夫人懷孫策時,夢見月亮飛入懷中,懷孫權時又夢見太陽入懷。孫堅聽夫人說後,喜不自勝地斷言:「日月乃陰陽的精華,是極為富貴的象徵。」
東漢末年,已升任長沙太守的孫堅起兵響應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並遷居至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孫策、孫權與其母吳夫人等隨行。在那裏,孫策遇見了倜儻風流、才氣英英的周瑜,二人性情相投,情同手足。
公元191年,孫堅奉袁術之命討伐荊州刺史劉表,不幸戰死。公元195年,孫策起兵征戰江東,力邀周瑜輔佐自己,孫權亦跟隨於左右。此時不到十五歲的孫權,性格開朗豁達,而且崇尚俠義,好蓄養門客,已與父兄齊名。
他還經常參與孫策軍中的謀劃,這些都讓孫策感到驚奇。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都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
公元196年,孫策任命時年十五歲的孫權為陽羨(今江蘇宜興)縣長,之後,孫權被郡中察舉為孝廉、州里推舉為茂才,又代理奉義校尉。
公元199年,孫權跟隨孫策討伐廬江太守劉勳,劉勳敗逃後,又進軍沙羨,討伐江夏太守黃祖。在打敗了一些割據勢力後,孫策開始在江東站穩了腳跟。
與此同時,他身邊還集聚了一些智謀之士,以「彭城張昭、廣陵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主」。運籌帷幄,使管轄的江東地區運轉良好。特別是張昭、張紘二人,在孫策江東征戰中更是功不可沒。「紘與張昭併與參謀,常令一人居守,一人從征討。」
正在功業將成之際,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說:「利用江東民眾,作戰決策,爭霸天下,你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其心,保衛江東,我不如你。」
事實證明,孫策這個判斷是相當準確的。
◎舉賢任能 展才華
孫策猝死時,剛剛十八歲的孫權接位,但他整日悲傷哭泣,無法處理政事。張昭對他說:「如今天下大亂,豺狼當道,只顧悲傷而不理國事,好比開著大門把強盜請進來,必將自取其禍。」
孫權深以為然,於是忍住悲傷,開始處理政務、視察軍隊,穩定了軍民之心。
在聽取謀臣的建議後,孫權對內採取的政策是「安撫山越,討不從命者」,大力開發江南;對外則採取不正面對抗曹操,接受討虜將軍、會稽太守等職位,以避免對立和衝突。在人事方面,孫權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聘周瑜、程普、呂范為將帥;並積極「招攬新秀,徵求名士」。
孫權在用人方面,有一句名言:「貴其所長,忘其所短。」他認為欣賞他人的長處之餘,也要有包容他人短處的雅量,否則容易陷入無謂的批評,甚至挑起事端。譬如,重用被張昭認為「年少粗疏」的魯肅和出身低賤的呂蒙,就是具體體現。
孫權不但舉賢任能,知人善用,而且用人不疑。如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漢末移居江東,深受孫權重用,官至南郡太守、大將軍。
在吳、蜀「夷陵之戰」前夕,諸葛瑾曾寫信給劉備,阻止吳、蜀聯盟的破裂。有人將此事密告給了孫權,說諸葛瑾通敵。孫權並不相信,還說:「孤與子瑜(諸葛瑾)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東吳有一些當年追隨孫堅、孫策的老將,不過他們忠勇有餘、智謀不足,孫權於是提拔了一些年輕的將領,在如何讓老將對新將領心悅誠服方面,孫權也很講求方法。
有一次,孫權讓出身寒門的周泰鎮守濡須塢,老將朱然、徐盛擔任副手。孫權知道朱、徐二人必定不服,因此以視察之名來到濡須塢。在酒席上他叫周泰把衣服脫掉,但見周泰身上傷痕累累,幾乎可用體無完膚來形容。
「周將軍這一道傷因何而起?」
「周將軍這一道傷來自何處?」
「周將軍這一道傷又為哪一戰役所創?」
隨著孫權與周泰的一問一答,舉座皆驚。孫權撫摸著周泰的臂膀說:「將軍!我與你親如兄弟,將軍在戰場上為孫某不惜性命,以至受傷多處,孫某又怎能不感恩圖報,委將軍以重任呢?」
朱然、徐盛在一邊聽得目瞪口呆,此後再也不敢對周泰不敬了。
而周泰果然不負重託。
曹操率領四十萬軍隊進攻濡須口,幾次交鋒都沒有佔到便宜。當曹操遠望東吳軍隊、船艦的陣容,不禁讚歎其治軍嚴明、軍容整肅,喟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然後退軍。
正是因為孫權有知人之明,而且善於用人,用人不疑,才使他周圍人才濟濟,雲集了不少智士能臣、大將。也正因此,東吳才能保持政治清明、國富民強的狀態。◇(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