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1)!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2)?
何其處也?必有與也!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3)!
狐裘蒙戎,匪車不東(4)。
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5)。
註釋
1.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旄,音毛;本義指旄牛或以旄牛尾巴為裝飾的旗幟。周朝時期旄牛也常被用作祭祀的牲禮之一。另外,天子鄭重承諾某事或者諸侯重要會盟時使用的牲也用旄牛。《左傳.襄公十年》:「王賴之,而賜之騂旄之盟(周平王信賴他們,賜給他們用赤旄牛祭神的盟約)。」另外,旄牛的尾巴還被用來做旗上的裝飾,《康熙字典》:「音毛。《說文》幢也。《書.泰誓》右秉白旄以麾。《釋文》白旄,旄牛尾。」這是講用旄牛尾做旗幟。丘,小山或小山坡。 「旄丘」指放養旄牛的小山坡。
《毛傳》將「旄丘」一詞釋義為「前高後下曰旄丘。」筆者個人淺見,這不符合古漢語的構詞法,「旄」字在詞組中形同虛設,隨便用其它字均可替代。另外一點,前高後下的小山、前低後高的小山、普通的小山丘,葛在上面生長並不會出現明顯差別,如果按照《毛傳》的釋義,本詩前兩句無任何關聯,等於是寫了兩句廢話。因此,筆者認為《毛傳》對「旄丘」一詞釋義出現了明顯錯誤,此詩被誤解了兩千多年。
誕,本義為誕生及成長,本詩指生長成寬大或粗壯的樣子。《康熙字典》:「《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傳》大也。」這是講舜帝也接受建議,大修文德並教化美德遍及於天下。因為德行的修養也有一個積累及漸進的過程。所以「誕」字在古文中有形容「由小變大過程」的意思。節,指葛籐的節,葛又是一種爬籐類的植物,它既可爬到別的樹上生長,也可以在地上蔓延生長。而葛籐上的葉子剛好是從節的部位生長出來的。正常情況下,一段葛籐長約兩三丈,其中有很多節,每一節大約十五公分左右。
這兩句的大意是:放養旄牛的小山坡上的葛籐啊!它的節為甚麼長得這麼的寬大粗壯呢?(言外之意是說,葛籐這種植物它的生長力很頑強,從出生開始,就經常被旄牛踩踏,在重壓下,它不僅沒有死亡,它的節反而長得比一般的葛籐更寬大。)
2.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叔伯或伯叔是對朝廷中大臣的統稱,由於本詩作者身份的緣故,更應該用這個稱呼。在中國古代,主婦對丈夫的兄弟稱為叔伯;如果丈夫去世,主婦則隨孩子稱呼為叔父或伯父,這是周禮的要求,《儀禮.喪服》:「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稱呼上從尊之稱。女子未出嫁,在家稱父親的兄弟為叔伯,出嫁後稱丈夫的兄弟為叔伯;丈夫去世後,隨兒子稱丈夫的兄弟為叔父伯父,稱公公(孩子的爺爺)的兄弟為叔公伯公。
這兩句詩的大意:各位叔父伯父,我們還能寵這個孩子多長時間呢?(言外之意,葛籐在重壓下反而長得更壯實,孩子就得讓他從小吃苦,他才能更好地成長,別太寵他了。)
3. 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處,停留、停滯不前;本詩指孩子在功課或品德方面的修養停滯不前;古代學校中孩子的功課很多都與品德修養方面有關。《說文》:「處,止也。」與《詩經.江有汜》:「其後也處」意思相同。與,給予、賜予;《說文》:「與,賜予也。」久,本詩指精進不懈。《康熙字典》:「《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指常居於道中)。《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以,原因。《康熙字典》:「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這四句的大意:孩子的功課為甚麼會停滯不前?一定是平時賜予他太多東西的緣故啊(指財物方面的賜予)!孩子在功課上為甚麼能精進不懈?一定也是有原因的。(言外之意,如果從小就賜給孩子財物,孩子必定會玩物喪志,無心於功課。而孩子能在功課或品德修養上精進不懈,原因就如第一章所說的「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吃苦,或給孩子一些壓力,他以後在功課上反而能精進不懈。)
4. 狐裘蒙戎,匪車不東:狐裘,用狐皮製作的毛皮衣服,它是諸侯國君、朝廷三公、王子等隨天子祭祀天地時穿的禮服,天子則穿大裘。《禮記.玉藻》:「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蒙,裹、包裹。《康熙字典》:「又《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註】裹也。」戎,兵器、兵刃。《說文》:「戎,兵也。」
匪,音義通「非」,與《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意思相同。東,動,動身;本詩中讀「東」或「動」均可。《說文》:「東,動也。陽氣動,於時為春。」 《白虎通.五行》:「東方者,動方也,萬物始動生也。」
這兩句詩的大意:用狐裘裹著兵刃(因為怕傷到手腳),沒有車接送就不願意動身。
5. 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瑣,指瑣碎的物品。尾,指微末之事。《說文》:「尾,微也。」流離,指顛沛流離。褎,音義同「袖」。指袖口的裝飾皮料。《康熙字典》:「《說文》袂也。《詩.唐風》羔裘豹褎。《禮.玉藻》君子狐青裘、豹褎。」豹褎指用豹皮作為袖口的裝飾皮料。「褎如充耳」指用袖口的裝飾皮料來塞耳朵,「充耳不聞」一詞的出處就是這首詩。
這四句的大意是:會去計較瑣碎物品及微末小事的,只有那些處於顛沛流離狀態的貴族子弟。各位叔父伯父,(我的建議)您們可不能充耳不聞啊!(未完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