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今年春季,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這座曾屬於鍍金時代工業鉅子Henry Clay Frick的豪宅,如今以嶄新的面貌,再次向世人展示其永恆的藝術魅力。

亨利・弗里克「胡桃木房」內的肖像畫《Comtesse d’Haussonville》。(曾蓮/大紀元)
亨利・弗里克「胡桃木房」內的肖像畫《Comtesse d’Haussonville》。(曾蓮/大紀元)

二樓私人空間首次公開

此次館方最大膽的創舉之一,便是首度向公眾開放過去作為家庭居所的二樓空間。這些房間在1935年後曾作為博物館的辦公與會議用途,而今在精心修復之下,華麗重生。從天花板的壁畫、大理石壁爐,到手工雕刻的木作裝飾,每一處細節皆訴說著過去的生活質感。

弗里克「胡桃木房」內的肖像畫《Lady Hamilton》。(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胡桃木房」內的肖像畫《Lady Hamilton》。(曾蓮/大紀元)

新開放的二樓展廳,展出了大量小型繪畫、雕塑與裝飾藝術品,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或新近購入的珍品。創辦人亨利・弗里克原本的臥室,因其華麗的胡桃木牆板而被館方稱為「胡桃木房」(Walnut Room),展出一系列肖像畫。焦點作品包括羅姆尼(Romney)的《漢密爾頓夫人》(Lady Hamilton,1782)肖像,這幅畫將重新掛回壁爐上方的核心位置,以及安格爾(Ingres)精緻的《奧松維爾伯爵夫人》(Comtesse d’Haussonville, 1845),此畫堪稱弗里克館藏中最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

在弗里克女兒海倫(Helen Clay Frick)的房間中則展出精緻的文藝復興時期金色底板畫作,突顯她在館藏發展中的關鍵角色。

原位於一樓的布歇廳回歸至二樓夫人阿黛萊德的私人起居室。(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原位於一樓的布歇廳回歸至二樓夫人阿黛萊德的私人起居室。(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另一大亮點,是原位於一樓的布歇廳(Boucher Room)回歸至二樓,在弗里克夫人阿黛萊德(Adelaide Childs Frick)的私人起居室。這間以洛可可風格裝潢的房間,如今恢復其原始氛圍,與所陳列的畫作相映成趣,成為整個二樓最具魅力的一隅。

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肖像獎牌展廳。(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肖像獎牌展廳。(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瓷器展廳。(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瓷器展廳。(曾蓮/大紀元)

傳世之作與新藏珍寶齊展風采

除了家族藏品外,博物館也展示了幾批最近加入的重量級藏品。這些展品雖不若一樓的大型名畫般知名,卻是相關領域中的翹楚之作,包括Sidney R. Knafel 遺贈的法國彩陶、Sullivan夫婦捐贈的維也納Du Paquier瓷器、以及Stephen K.與Janie Woo Scher收藏的珍稀肖像獎牌。此外,館方也首次對外永久展出其重要的古董鐘錶收藏,細緻的機械工藝與歷史感兼具,令人嘆為觀止。

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古董鐘錶收藏展。(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古董鐘錶收藏展。(曾蓮/大紀元)

館內重新開放的一樓空間,繼續扮演弗里克館中樞的角色。熟悉的橢圓廳、東西藝廊、弗拉戈納爾廳、餐廳、圖書館與起居廳依舊保留原貌,但經過整修後更顯典雅。大師作品重新排列,讓觀眾得以以新視角欣賞曾熟悉的名作。

6月18日至9月8日,館方將於新設的一樓特展廳推出《維梅爾的情書》(Vermeer’s Love Letters)主題展,延續弗里克一貫聚焦大師級作品的策展傳統。這不僅是對館藏核心精神的致敬,也為觀眾帶來對經典藝術的新解讀。

弗里克收藏館一樓的Fragonard Room。(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弗里克收藏館一樓的Fragonard Room。(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為還原1935年博物館初開時的花卉佈置,館方特別邀請雕塑家Vladimir Kanevsky創作一系列瓷器花草作品。(曾蓮/大紀元)
為還原1935年博物館初開時的花卉佈置,館方特別邀請雕塑家Vladimir Kanevsky創作一系列瓷器花草作品。(曾蓮/大紀元)

瓷器花卉的浪漫致敬

為了向1935年博物館初開館時的花卉佈置致意,館方特別邀請烏克蘭的雕塑家弗拉基米爾・卡涅夫斯基(Vladimir Kanevsky)創作一系列瓷器花草作品,分佈於各展廳中。卡涅夫斯基以擬真植物雕塑聞名,曾在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俄羅斯冬宮與華盛頓Hillwood Estate展出。此次展覽由副館長兼首席策展人薩洛蒙(Xavier F. Salomon)策劃,將展至10月6日。這些宛如新鮮花束的瓷藝,不僅為古典空間注入柔和生氣,也喚起參觀者對歷史場景的想像與共鳴。

瓷器花草作品栩栩如生。(曾蓮/大紀元)
瓷器花草作品栩栩如生。(曾蓮/大紀元)

瓷器花草作品栩栩如生。(曾蓮/大紀元)
瓷器花草作品栩栩如生。(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一樓的藝廊,展出一系列陶瓷作品。(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一樓的藝廊,展出一系列陶瓷作品。(曾蓮/大紀元)

全新施瓦茨曼音樂廳啟用

配合新展區開放,弗里克收藏館亦全新啟用擁有218個座位的史蒂芬・A・施瓦茨曼音樂廳(Stephen A. Schwarzman Auditorium),並於4月26日至5月11日舉辦為期兩週的春季音樂節。節目包括古典、巴洛克與當代音樂演出,並特別邀請2024年普立茲音樂獎得主Tyshawn Sorey發表新作。

這場音樂盛會由音樂與表演藝術總監 Jeremy Ney策劃,不僅重啟館方歷來廣受好評的音樂傳統,也進一步將視覺與聽覺藝術融合,提供觀眾全方位的文化體驗。

全新啟用的音樂廳Stephen A. Schwarzman Auditorium,有218個座位。(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全新啟用的音樂廳Stephen A. Schwarzman Auditorium,有218個座位。(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博物館與藝術研究中心雙軌前行

弗里克收藏館自創始人亨利・弗里克於1919年辭世後,逐步轉化為一座對公眾開放的藝術殿堂。其女海倫・弗里克更於一百多年前創立了弗里克藝術參考圖書館(The Frick Art Reference Library),如今成為全球頂尖的藝術史研究中心,對學者、學生與愛好者提供無價資源。最近,圖書館重修並更名為「弗里克藝術研究圖書館」(The Frick Art Research Library),強調其研究導向與公共角色。

弗里克收藏館內的室內花園。(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內的室內花園。(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的重開,不僅是建築修復工程的圓滿成果,更是對藝術與文化深度的再一次詮釋。它不單是一座展示歐洲藝術珍品的博物館,更是一處活生生的時間膠囊,讓人穿越世紀、走入私人故事、傾聽歷史的迴聲。

無論是老訪客重遊故地,或是新觀眾初臨此境,弗里克收藏館都以其獨有的優雅與厚度,每一位訪客都可以在藝術與歷史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片刻靜謐與深思。#

弗里克收藏館官方網站:https://www.frick.org/

弗里克收藏館內的樓梯間。(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內的樓梯間。(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東藝廊。(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東藝廊。(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西藝廊。(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西藝廊。(曾蓮/大紀元)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