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時已經知道,中國人/華人有兩個新年,一個是新曆新年,即基督曆法1月1日,一個是舊曆/黃曆新年,即正月初一。前者是普世的,但中國人/華人不甚慶祝(當時未有新年倒數活動),他們反而更重視舊曆/黃曆新年,正月初一至初三會有公眾假期。至於英譯呢,前者因為是普世的,只叫New Year,後者則叫Lunar New Year (LNY),今年的年宵花市,一如以往叫Lunar New Year Fair。
可是,這個傳統似乎出現了變數。隨着中國崛起,中國人在英語世界中開始爭奪話語權,LNY這幾年變成了戰場,每逢黃曆新年將至,見到有人用LNY字樣便會大舉出征,以「辱華」、「去中國化」作出指控,彷彿在東亞一些國家都會使用的黃曆變成「王敏德」。最新例子是內地茶飲品牌霸王茶姬使用了LNY而遭中國人抨擊,該公司重新發文高調使用Happy Chinese New Year,以息民憤,並為之前的「不當翻譯」致歉。
既然LNY蒙上了政治不正確色彩,「由治及興」的新香港自然不可掉以輕心。有傳媒發現,特首李家超所發表的新春賀辭,2023及2024年的英譯標題都是「CE delivers Lunar New Year message」,但今年Lunar已改成Chinese。這是否意味,將來港府的文書中,LNY將會全面退潮?殖民地以來的傳統稱謂,將會戛然而止?
當LNY被政治化後,認同LNY的香港人作出反應乃人之常情,結果黃曆新年的英文稱謂便成為中港矛盾的另一個戰場。有朋友告訴筆者,英國連鎖超市Iceland上周在Facebook出貼,使用了「新年快樂」和「Chinese New Year」(CNY)字樣,引來香港朋友強烈反應,指出應該使用LNY。結果640個網民反應有503個是派嬲。兩日後,Iceland再出貼,今次改用了LNY,於是有香港網民讚道「That’s correct!」(這是對的)。
有人說,因為「春節」去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位,所以更不應該用LNY,而必須用CNY。這個邏輯有偷換概念之嫌:中國新年的英譯是Spring Festival,中國官方也採用這個英譯;Happy Spring Festival毫無問題,但因為「春節」而要求使用CNY,這似乎是鵲巢鳩佔,藉此騎劫另一個概念。
就像繁體字的英譯是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黃曆新年若真要用CNY的話,前面應該加上old或traditional,原因很簡單:這個曆法,中國人、中國政府不會在日常使用,中、港政府發公函,只會寫「2025年1月1日」而非「甲辰年十二月初二日」。沒有old或traditional字樣,CNY便只能建基於合法的、中國人日常使用的曆法,即2025年1月1日:1949年9月27日新政協通過四項決議,第二項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
換言之,按照中國法律,中國唯一合法的曆法是公曆,即基督紀年曆。若將Chinese calendar、CNY等概念移植到到另一些曆法,其實有違法之嫌,是公然抗衡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時的典章制度。◇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