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年將至,一年一度的返鄉潮已開始,而高鐵空座多、綠皮車廂被擠爆,凸顯經濟不振的影響,民間消費能力不如往年。也有人在網上算經濟賬後,選擇原地過年。

 

經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消費力下降

中國黃曆新年將至,假期數億中國人湧向全國各地。出行高峰通常被視為中國經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和龐大交通系統的壓力測試。中共央視1月25日報道稱,當天旅客量已達到1,525萬人次,累計售出「春運」期間的火車票3.15億張。

但是,中國社交媒體微博和抖音都出現不少高鐵空無一人的影片。有人質疑,為何買票時要候補,但上車後卻沒有人。「買票的時候被高鐵給騙的,我買票的時候是1等座也沒有(剩下)多少張,2等座也沒有(剩下)多少張。結果上了高鐵以後發現整個車廂就我一個人,這個高鐵現在馬上就到下一個站了,但也是沒人的。」

每年都從廣東回長沙過年的胡先生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身邊的朋友今年都坐普通的綠皮火車而不坐高鐵回家。他表示,高鐵在節前漲價,比普通火車貴好幾倍,寧願多花幾個小時也想節省開支。「坐綠皮車擁擠很多,走道上都很多人,火車的上下車門的門口啊、衛生間都站滿人,皮箱和人員都擠得滿滿的,因為經濟不好嘛。」

上海居民吳先生說,受經濟蕭條影響,今年少了「年味」氣氛。

武漢居民高先生說,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大不如前,有人臨時租下的年貨展銷攤位突然撤下。

江蘇微商陸先生說,白酒是春節期間每個家庭必備的酒類,但是今年銷量明顯不如以往:「酒是過年必囤的貨,如果酒都難銷,必定是實體經濟塌了。」

中國近年來民間消費力下降及產能過剩的現象,反映了多種經濟壓力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受到疫情後經濟恢復不及預期、房地產危機持續等不確定性影響,以及民眾收入增長趨緩、就業市場壓力增大等,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中國民間消費力的下降和商品滯銷的現象。

民眾擔憂經濟無心過年

路透社1月23日在北京火車站採訪的返鄉過年民眾表示,他們期待與親人一起慶祝新年,準備乘火車返回家鄉,但他們對來年的就業前景和就業機會表示擔憂。

儘管官方宣揚「經濟向好」,但在北京冰冷的街道上,看不到樂觀的情緒,消費者冷淡、商店冷清,人們普遍認為經濟沒有復甦。

國內消費水平低下已成為影響經濟的一大問題。官方數據顯示,零售額增長明顯放緩,2024年僅增長3.5%,原因是人們因對經濟的擔憂而減少了消費,尤其是在勞動力市場變得暗淡的情況下。

以餐飲業為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與消費疲軟的雙重壓力,令餐飲業深陷寒冬。據餐飲產業媒體紅餐網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有近三百萬家餐飲門店關停,創歷史新高。過去一年,中國各地歇業的餐廳類型涵蓋正餐、茶飲、咖啡、烘焙、火鍋、甜品、自助餐和烤肉等多個品類,不乏知名品牌。而在今年上半年,行業內或將迎來更猛烈的關店潮。

法新社說,雖然當局保證中國經濟將在2025年恢復增長勢頭,但分析師們仍然認為,新一輪的經濟放緩即將到來。消費疲軟仍對價格造成壓力,中國再度瀕臨通貨緊縮。一位楊姓茶葉銷售商表示,國內人心仍然低落:「大多數人的感覺是沒有錢。」

中國社交媒體上有人發布影片和文章說,對於一年拚搏在外的打工人來說(去掉本地人不用買票趕火車的情況),過年也免不了一系列花銷:包括回家往返路費,回家之後置辦年貨和拜年禮物、給長輩準備禮物紅包、給小輩兒準備過年紅包……一年到頭,看看自己的過年花銷,再看看自己的工資,確實有被震撼到。當過年回家成了一筆經濟賬,有人選擇了原地過年。

發布影片的人坦言:「雖然俗話都在說,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等真正工作了之後才發現,兜裏沒有個萬八千,也不好意思回家過年。」

在抖音平台上,「普通人需要準備多少錢過年?」話題衝上熱搜。

話題下,有將近5,000人參與討論,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根據人們的規劃和2023年過年消費圖鑒,普通人過年開銷至少要1.3萬元,如果算上出遊等項目,開銷可能達到1.8萬元。@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