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發改委等五部門1月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所謂的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外循環受挫、內循環推不動,另有分析指,習近平的經濟政策在不斷收縮。

 

 

中共「全國統一大市場」新聞發布會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和財政部、商務部、央行、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解讀政策並答記者問。

發布會共提及65次「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共官員稱是「重大改革舉措」。

根據各部門發布的信息,主要的措施包括:購買空調產品最多補貼增至3件,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車納入報廢更新補貼;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810億元;再貸款擴大設備更新規模。

僅在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按產品銷售價格15%給予補貼,每件補貼不超過500元)這部份,就有分析人士提出質疑:按銷價15%給予補貼,每件補貼不超過500元(人民幣,下同),也就是只有3,333元以下手機的才能享受滿額補貼,如果是超過6,000元的主力旗艦機,補500才相當於補貼8%。之前家電補貼的單價上限是2,000元,在大家都以為要加大補貼力度的情況下,沒想到補貼竟然縮水了。

經濟內外循環均受挫 經濟政策不斷收斂

對於中共官方發布《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教授吳建忠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習近平今年元旦賀詞仍提到國際大環境不好,外循環受挫,回頭推內循環,又發現推不動。事實上,體制才是根本的問題,開錯藥方才是最大的麻煩。

台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直言,行政藩籬讓全國統一大市場慢慢變了調,成效將持續不彰,主因是現在中國經濟不好,經濟的基本面不是一紙政策就可以解決。政策持續限縮地方財政權,走回中央計劃經濟。

在2022年4月10日,中共當局發布了《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

在2022年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表示,對於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市場還是需要競爭的,市場是會有差異的,「我們要容許市場差異性的存在」。

吳曉求認為,統一大市場還得反壟斷。壟斷市場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壟斷扭曲了商品價格和市場信心,也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損害了經濟的效益。「消除壟斷非常重要,消除壟斷和市場有差異性兩者之間不矛盾,它們之間是有差別的。」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撰文《從內循環到全國統一大市場 習近平要幹甚麼?》表示,幾十年來,中國經濟模式和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現在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都是過去不曾有的,中共的慾望和野心也早已經膨脹數倍,要的不僅僅是對中國老百姓的普通控制,畢竟現在中國就好像一座大監獄,人們無基本人權和自由可言。

文章說,其實把各類線索串聯起來,就可以發現,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習近平在不斷調整其策略。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後來的經濟「內循環」政策,以及現在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習近平的經濟政策不斷收縮。

作者認為,習近平急於開啟全面內需市場的發展,以應對現在及未來與世界脫鉤的外部環境變化。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謝田博士此前表示,統一大市場這個名詞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東西,「這就是中國計劃經濟的2.0版,增強版,升級版的計劃經濟」。

謝田認為,真正競爭的市場,有很多的商品提供者、賣家,也有很多的買家。市場是透明的、可以自由公平競爭,這樣它的價格和產品才會反映出真正的需求,這才是真正的市場。@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