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不斷下滑之際,最近連續發生了十年來最嚴重的惡性事件,分析人士表示,經濟低迷加劇了社會緊張關係,地方政府排查所謂「八失人員」和「三低三少」群體是本末倒置。
惡性事件頻發 官方卸責
中國最近連續發生惡性事件,11月11日,在廣東省珠海市,一名男子在一個體育中心駕車衝入人群,官方數據顯示35人死亡,43人受傷。在珠海慘案發生短短幾天後的11月16日,江蘇無錫的「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又發生畢業生傷人事件,造成8死17傷。
此前中國已經連續經歷了一些類似的犯罪事件,而自2022年底結束「清零」防疫政策的限制措施以來,中國經濟的恢復卻一直很艱難,就業市場壓力卻不斷增大。
其它案件包括:今年2月份,山東省一名中年男子持刀傷人,致多人死傷;7月份,長沙一名55歲的男子駕車衝入人群,造成8人死亡。9月,上海一名37歲的男子在一家超市刺死3人,還有15人受傷;同月,深圳一名44歲的失業男子用刀捅死一名日本學童。10月,一名50歲男子在北京一所學校持刀襲擊,造成5人受傷。
這一連串的惡性事件,讓中國民眾對公共安全和經濟的討論達到高潮。
珠海事件後,廣東部份社區開始排查「八失人員」和「三低三少」群體。「八失人員」包括「投資失敗、工作失業、生活失意、情感失意、關係失和、心態失衡、精神失常和年少失管」人員;「三低三少」則指「經濟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社會聲望低、人際交往少、流動機會少和疏導渠道少」人員。
這些官方名詞雖在定義上有些許不同,但大致上所指的都是經濟弱勢群體。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專家和學者認為,中國社會的不穩定情況來自於幾十年積累的社會矛盾、政治腐敗、人民缺少基本權利,加之經濟下行,使過去被經濟發展所掩蓋的社會政治矛盾爆發出來。當前中國經濟低迷、房價大幅下跌、失業率高企,這些經濟困境對普通民眾尤其是邊緣群體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官方的排查行為是本末倒置,可能是應對社會不滿的短期策略,但是否會進一步升級為更具壓迫性的措施,值得關注。例如,將這些群體集中管理甚至關押,可能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治理模式。
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有民眾表示,其實是中國整個經濟結構出了問題,官方不去想辦法調整已經出了問題的經濟結構,卻要進一步壓制在這個結構中的人。
經濟問題出在制度 制度不公是主因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就業市場更加不穩定。專家表示,這種經濟壓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大。
據路透社報道,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副教授、《危險信號:為甚麼習近平的中國正處於危險之中》一書的作者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表示,中國發生的一系列大規模傷亡事件「說明一種模式,而不是一種異常現象」。
馬格努斯說:「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一系列事件中明顯的社會和工業問題,並發出了有關社會狀況的警告信號。」
來自北京的心理治療師、心理健康非營利組織CandleX的負責人秦曉傑(音譯,Xiaojie Qin)表示,普遍存在的社會不公平和不平等感,可能導致社會和經濟上更加邊緣化的人在極端情況下隨機施暴。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旗下大數據中國計劃7月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說,中國人的態度已大幅轉變,十年前或二十年前,多數中國人認為貧窮是由於能力或努力不夠等個人性因素,現在則將問題歸咎於制度或經濟結構不公平。
報告引述相關數據表示,2004至2014年間,多數受訪中國民眾認為能力不足、努力不夠、受教育水平不高是中國貧窮的前三大因素,機會或經濟結構不公平等制度性因素,則分別被排在第5與第9位。
不過,最新的數據發現,受教育水平不高導致貧窮(37%)被受訪者排在第2位,但機會(38%)與經濟結構不公平(36%)已成為中國人心中第1、第3大貧窮主因。
與此同時,中國人對富裕成因的想法也出現明顯改變。
報告顯示,2004至2014年間,多數人認為富裕多和個人因素有關,例如能力和才華、努力、受過良好教育等。但最新數據顯示,上述個人因素的重要性分別跌至第4、第5與第7位,而結構性因素,例如,人脈廣(55%)、長成階段機會多(52%)等,被視為兩大主要因素。
此外,調查發現,不認同「一個人富裕或貧窮是個人責任」的受訪中國人比例,從2004年的25%上升至2023年的48%,而認同「在我們國家,努力會受到獎勵」的比例則從62%大幅跌至28%。
報告表示:「這些趨勢顯示,人民對社會精英與國家經濟能為所有人民帶來公平的信心降低。」@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