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時代學者修編的歷史典故啟蒙讀物。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軍事、文學藝術、醫卜星相、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無所不有;時間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書將典故按照詩韻分類編排(詳見《龍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個或兩個人物的故事。

「龍文」是漢朝西域的一種寶馬,這種良馬看到鞭影就會疾馳,「龍文鞭影」比喻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毋需鞭策,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像龍文寶馬一樣一日千里。

【原文】

lǚ zhū huà shì ,kǒng lù wén rén 。
呂誅華士,孔戮聞人。

ㄌㄩˇㄓㄨ ㄏㄨㄚˋㄕˋ,ㄎㄨㄥˇㄌㄨˋㄨㄣˊㄖㄣˊ。
呂誅華士,孔戮聞人。

【註釋】

(1)呂:呂尚(祖先封在呂地),字子牙,也稱姜尚(先祖是姜姓),周文王稱其太公望,武王尊為師尚父,又稱姜太公、姜子牙。西周初東海邊人,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紂,因功封於齊,為齊國始祖。
(2)誅、戮:殺。
(3)華士:西周齊國人,姜太公封地的隱士。
(4)孔:孔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人,也稱孔子。曾在魯國任司寇,代理宰相,魯國大治。有三千弟子,後世尊稱「至聖先師」。
(5)聞人:有名望的人。此指少正卯(少正為複姓),春秋時代魯國的大夫。

【語譯】

呂尚(姜太公)誅殺不願臣服天子的華士,孔子殺了身具五種罪惡的少正卯。

【人物故事】

呂尚(姜太公)

璇室群酣夜,璜溪獨釣時。圖為明‧戴進《渭濱垂釣圖》(局部),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璇室群酣夜,璜溪獨釣時。圖為明‧戴進《渭濱垂釣圖》(局部),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據《韓非子》,姜太公被封於東邊的齊國,齊國東海上有隱居之士名叫狂矞(yù,ㄩˋ)、華士,兄弟二人約定說:「我們不臣服天子,不友善諸侯,自己種東西吃,自己挖井水喝,我們不求於人。沒有高官的名位,沒有國君的俸祿,不做官而靠自己的力氣。」姜太公三次停馬於他們家門前拜訪,二人卻不予理會。姜太公派官吏捉拿並殺了他們。周公從魯國聽說這件事,派快速的驛傳問他說:「這二位是賢人,今天身為在位君主卻殺賢人,為甚麼呢?」姜太公說:「現在有匹馬在這裏,樣子很像千里馬。但是趕它它不走,拉它它不停,讓它往左它不往左,讓它往右也不往右,即使是奴隸,也不會依託它的腳力。自認為是世間賢士,卻不為君主所用,行為很賢良卻不讓君主任用,這不是賢明的君主所能使他臣服的,也就像不可左右的千里馬,所以殺了他們。」

孔子

孔子雕像,位於哈爾濱孔廟,黑龍江,中國。(shutterstock)
孔子雕像,位於哈爾濱孔廟,黑龍江,中國。(shutterstock)

據《荀子》,孔子為魯國代理宰相,上朝七天就殺了少正卯。他的弟子請教孔子說:「少正卯是魯國有名望的人啊!老師從政後就先殺了他,真的沒有失誤嗎?」

孔子說:「坐下來!我告訴你原因。天下人有五種大惡行,而連竊盜的行為也不包括在他們中:一是內心明白卻陰險狡詐,二是行為邪僻又不肯改變,三是言語虛偽又善於狡辯,四是專記醜惡之事且非常廣博,五是沿襲錯誤且加以潤飾。這五種惡行,有一種在人身上,就不能避免被君子所殺,而少正卯這五種惡行都有。他在家足以聚眾成群,言談足以掩飾邪惡、迷惑眾人,其強硬足以反面自立,這是小人中的梟雄,不可不殺啊!

所以商湯殺尹諧,周文王殺潘止(也有載為潘正),周公旦殺管叔,姜太公殺華士,管仲殺付里乙,子產殺鄧析、史付。這七人身處不同時代,但有同樣的邪惡之心,不可不殺啊!《詩經》說:『憂慮不安,被眾小人怨恨。』小人成群結黨,就足以令人憂慮了!」

【說明】

姜太公無法以賞罰對華士勸勉其立功,制止其犯罪,倘若群眾群起傚尤,將造成「亂法易教」(破壞法度,改變教化)的影響,使國家無法管理百姓,所以狂矞、華士兄弟成為姜太公到齊國首先誅殺的人。明代馮夢龍在《智囊》中評論此事說,齊國因此沒有不務正業的遊民,因此始終沒有成為弱國。

孔子乃聖人,有分辨善惡正邪的智慧,深知異端邪說的危害比盜賊更為可怕。少正卯身兼五種大惡,心術不正卻能言善道,顛倒是非卻譁眾取寵,誤導眾人喪失正念,給社會帶來莫大的危害。無德之人越有聰明才智,負面影響也就越大,所以在哪個時代都是仁人君子要誅殺的對象。

(轉自正見網)

看更多 【龍文鞭影】系列 #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