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藥房林立的上水最近也面臨店舖結業潮,包括被稱為「藥房街」的新康街,很多店舖也落閘,並貼上招租廣告。雖然仍有大陸遊客到該區藥房購物,但是有藥房負責人慨嘆,疫情開關後大陸遊客大不如前,本地人北上消費,就算政府推出「一簽多行」,生意也慘淡。

在新康街,海味店「上環國泰參茸海味批發直銷」在門外貼出「搬遷清倉」大字標語,宣布本周日(29日)結業,負責人陳先生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店舖營業了半年,當初選擇在該處開店,因為鄰近深圳,希望吸引大陸遊客。他強調,中國大陸海關不准遊客攜帶咸魚、臘腸等八成海味入境導致生意難做,跟開業時的期望有落差,就算政府推出「一簽多行」也沒有幫助。

本地客人方面,陳先生認為很多港人近年都北上消費,令生意更加難做,預計未來兩、三年都不會有好轉。他提到,原先以為疫情通關後經濟會改善,但結果反而更差。以前沒有通關時,本地人的消費力還在,但現在大陸人來了也買不到想要的商品,情況更為糟糕。

位於新康街的海味店「上環國泰參茸海味批發直銷」在門外貼出「搬遷清倉」大字標語,宣布本周日(29日)結業。
位於新康街的海味店「上環國泰參茸海味批發直銷」在門外貼出「搬遷清倉」大字標語,宣布本周日(29日)結業。

海味店負責人陳先生中國大陸海關不准遊客攜帶咸魚、臘腸等八成海味入境導致生意難做。(蔡文昕/大紀元)
海味店負責人陳先生中國大陸海關不准遊客攜帶咸魚、臘腸等八成海味入境導致生意難做。(蔡文昕/大紀元)

店舖負責人:生意是過去30年以來最差

另一位士多雜貨店負責人憶述,店舖已開業10年,以前街上人山人海,疫情開關後卻非常冷清,生意跌至以前的三份之一。她透露雖然業主減了租,但租金仍然很貴,令生意更加難做。

她同樣表示大陸海關檢查嚴格,很多產品都無法攜帶入境,推出「一簽多行」也沒有用。她慨嘆客人不知去了哪裏,很多港人可能北上購物,現時生意是過去30年以來最差。

士多雜貨店負責人憶述,以前街上人山人海,疫情開關後卻非常冷清,生意跌至以前的三份之一。(蔡文昕/大紀元)
士多雜貨店負責人憶述,以前街上人山人海,疫情開關後卻非常冷清,生意跌至以前的三份之一。(蔡文昕/大紀元)

她提到大陸的電商平台現在非常方便,價格又便宜,導致消費者更傾向於在網上購物,時代已經改變。另外,大陸經濟也不如從前,遊客減少,消費力下降,這對香港的零售生意影響很大。

她憶述,特別是17、18年,那時候大陸遊客購物非常踴躍,商品賣得很好,但現在已經完全不同;以前過年前是生意的旺季,但現在整條街都顯得很冷清。

她認為經濟不景氣,消費者更加謹慎,大家都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如果經濟前景好,消費者自然會願意多消費,但現在的情況只能讓大家更加節儉。@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