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信義學校位於馬鞍山恒安邨,是一所資助的基督教男女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2024/25學年,學校提供總數20班,小一及小三各4班,而小二和小四至小六各3班。學校小一派位學額有100個,自行分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約各半。學校由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在1987年於現址創辦,校訓為「正心修身」。學校有一所聯繫中學,就是在粉嶺同一個辦學團體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聯繫中學意思是在扣除重讀生及自行分配學位後,最多能夠保留四分一的學位餘額予其聯繫小學的學生。

學校在恒安邨校舍的揭幕碑。(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恒安邨校舍的揭幕碑。(鄺嘉仕提供)

馬鞍山信義學校的前身早在1952於馬鞍山創辦,學校的歷史正正反映著馬鞍山的歷史。在1949年中國主權易手前後,大批難民湧來香港,當中不少更移居至馬鞍山。當時馬鞍山區能夠招聘大量人手的工地,便是早在20世紀初便有開礦紀錄,後在1949年開始由日資大公洋行開發的礦場。公司先後在岸邊興建碼頭,在山腰開發馬路,並沿路興建所需之宿舍、辦公室及貨倉等建築,將原來在馬鞍山村及其附近以漁農業為生的居民帶來重大的生活轉變。

學校在2022年慶祝創校70周年時,在學校正門左手邊設有介紹學校歷史的歷史牆。(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2022年慶祝創校70周年時,在學校正門左手邊設有介紹學校歷史的歷史牆。(鄺嘉仕提供)

在1950年時馬鞍山區已聚居約萬人,來自美國信義會的傳教士輾轉隨難民來到馬鞍山繼續福傳工作,在1950年於馬鞍山村山頂開設恩光堂,後在1952年開辦員工子弟信義學校,翌年(1953年)在山腳碼頭區(大約現時馬鞍山路與恆康街交界)設立另一間員工子弟信義學校,並在同年將山頂學校更名為信義恩光小學,為村民及礦工的子女提供免費教育服務,兩所學校後在1958年得到政府資助,碼頭區學校同時更名為信義(海濱)學校。

由於礦場在1976年結業,附近在礦村工作的居民搬走,信義恩光小學亦隨即停辦,恩光堂及學校在1977年改建為恩青營及設立靜修中心,後經多番保留復修成現時的鞍山探索館。信義(海濱)學校學生的組成,亦由礦工子弟轉而至以漁民新村子弟為主。直至香港政府在1979年開始發展馬鞍山區,當需要興建恒安邨的時候,信義(海濱)學校便遷往亞公角漁民新村,待恒安邨在1987年落成後,學校遷入現址更名後繼續辦學。學校在2000年完成興建新翼並轉為全日制,在2007年接收當年在耀安邨結校的嗇色園主辦可暉學校剩餘學生。

近年,馬鞍山信義學校均會在9月中的星期六,舉行一個半天讓有興趣報讀學校的家長及其子女預先報名參與的開放日,主要的內容有為家長提供的學校介紹及小一報名須知,同時亦有為子女提供趣味學習及遊戲活動,而家長及子女亦會在校方安排帶領下參觀學校。

學校在圍牆外掛有 70 周年校慶開放日的橫額。(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圍牆外掛有 70 周年校慶開放日的橫額。(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7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在正門設有美麗的打卡位。(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7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在正門設有美麗的打卡位。(鄺嘉仕提供)

學校的方舟公園。(鄺嘉仕提供)
學校的方舟公園。(鄺嘉仕提供)

而在2022年6月,學校為慶祝其前身員工子弟信義學校在馬鞍山開辦70周年,舉行了一個下午以幼稚園生及學校學生為對象的「動感校園開放日」,歡迎他們的家長及親友陪同出席。當日節目內容豐富,首先在禮堂舉行親子填色比賽的頒獎禮,其次是校園導賞團參觀校內各特色區域(如馬信方舟公園、攀石牆、跑道及聖靈果子園等)及各特別用途室(如STREAM室及飛航室等)。學校亦開放了一至四樓的課室,除了安排學科及特色課程展覽外,亦安排了十多個不同的體驗活動,如體育活動、抱石及攀石、英語、樂器和輕黏土製作等。學校舉行70周年校慶開放日的時間雖然不算長,但節目仍是豐富吸引,亦是信義會過去70年在區內教育服務的里程碑。@

學校的攀石牆。(鄺嘉仕提供)
學校的攀石牆。(鄺嘉仕提供)

學校的跑道及聖靈果子園。(鄺嘉仕提供)
學校的跑道及聖靈果子園。(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7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將雨天操場化身模擬駕駛飛機的場地。(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7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將雨天操場化身模擬駕駛飛機的場地。(鄺嘉仕提供)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信義學校外景(由籃球場方向望去)。(鄺嘉仕提供)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信義學校外景(由籃球場方向望去)。(鄺嘉仕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