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綿一百公里的麥理浩徑,自1979年啟用以來,已歷經四十個寒暑,至今仍然是本港最長途及最知名的遠足徑,長年深受郊遊及健行人士愛戴,年前更獲國際媒體評選為全球二十條最佳行山徑「夢想之路」之一。除了是本港最具代表性的遠足徑之外,麥理浩徑更孕育出本港遠足熱潮文化,從早期的「麥理浩徑通走」,到後來持續至今近四十載的「毅行者」挑戰賽,麥理浩徑早已成為港人「毅行」精神的象徵。

麥理浩徑以時任港督麥理浩命名。(陳仲明/大紀元)
麥理浩徑以時任港督麥理浩命名。(陳仲明/大紀元)

麥理浩徑於1979年10月26日啟用,以時任港督麥理浩命名,並由他本人主持剪綵開幕。麥理浩徑全長100公里,共分為10段,起點為西貢北潭涌,終點為屯門杯渡路與青山公路新墟段交界,形成一條東西橫走的遠足路線。麥理浩徑跨越本港多座高山,包括全港最高的大帽山,又途經本港儲水量最高的萬宜水庫,及位列「香港十大勝景選舉」榜首的大浪西灣。

麥理浩徑起點設於西貢北潭涌。(陳仲明/大紀元)
麥理浩徑起點設於西貢北潭涌。(陳仲明/大紀元)

麥理浩徑的終點位於屯門杯渡路與青山公路新墟段交界。(陳仲明/大紀元)
麥理浩徑的終點位於屯門杯渡路與青山公路新墟段交界。(陳仲明/大紀元)

麥理浩徑上設有200枝標距柱,約每500米設一枝,沿途亦設有不少地圖、路牌,供遊人辨識路徑及位置。負責管理麥理浩徑的漁農自然護理署多年前亦在每枝標距柱上加註UTM網格座標,山野求救人士只需向救援人員讀出標距柱上的網格座標,救援人員便可迅速確定其地理位置。

麥理浩徑上設有200枝標距柱,約每500米設一枝。(陳仲明/大紀元)
麥理浩徑上設有200枝標距柱,約每500米設一枝。(陳仲明/大紀元)

尋訪世界地質公園 一睹香港最佳勝景

萬宜水庫東壩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個重要景點。(陳仲明/大紀元)
萬宜水庫東壩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個重要景點。(陳仲明/大紀元)

麥理浩徑的起點設於西貢北潭涌的西貢萬宜路起迄處。第一段從起點出發前行,萬宜水庫很快便會映入眼簾;一路沿西貢萬宜路前進,會先後經過萬宜水庫西壩及東壩。萬宜水庫東壩現今已成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個重要景點,其中水壩旁的獨特六角柱岩層,水壩上的錨形石堤,海面上的破邊洲,配合大型水庫及一望無際的海景,形成一個奇特的地質面貌,蔚為壯觀。

破邊洲。(陳仲明/大紀元)
破邊洲。(陳仲明/大紀元)

萬宜水庫東壩旁的六角柱岩層,景觀奇特。(陳仲明/大紀元)
萬宜水庫東壩旁的六角柱岩層,景觀奇特。(陳仲明/大紀元)

從西灣山路段一睹大浪灣「一尖四灣」勝景。(陳仲明/大紀元)
從西灣山路段一睹大浪灣「一尖四灣」勝景。(陳仲明/大紀元)

大浪西灣。(陳仲明/大紀元)
大浪西灣。(陳仲明/大紀元)

接入麥理浩徑第二段,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風景優美的浪茄灣。下走浪茄然後登上西灣山,路程雖較為費力,不過在西灣山頂上,卻可眺望聞名的「一尖四灣」景色。西貢大浪灣內的四個沙灘(東灣、大灣、鹹田灣、西灣),與北部的主峰蚺蛇尖,合稱為「一尖四灣」,因其壯麗景色更被譽為「香港四大奇景」之一,於2006年「香港十大勝景選舉」中榮登榜首,相信是全段麥理浩徑中景色最壯觀的一段。另一條較易前往大浪灣的路線是從西灣亭出發,沿村路步行不到半小時到達吹筒坳,往下走便是大浪西灣了。西灣村內設有士多,附近設有露營地點及觀星台,是一個度假的好去處。除了西灣外,第二段還會經過鹹田灣及赤徑,兩地同樣擁有優美的海灣,也是理想的好去處。

鹹田灣及蚺蛇尖。(陳仲明/大紀元)
鹹田灣及蚺蛇尖。(陳仲明/大紀元)

鹹田灣木橋。(陳仲明/大紀元)
鹹田灣木橋。(陳仲明/大紀元)

赤徑。(陳仲明/大紀元)
赤徑。(陳仲明/大紀元)

挑戰群山 飽覽西貢及吐露港美景

第四段攀上五百多米高的馬鞍山山脊,為麥理浩徑最難走的路段之一。(陳仲明/大紀元)
第四段攀上五百多米高的馬鞍山山脊,為麥理浩徑最難走的路段之一。(陳仲明/大紀元)

第三和第四段是麥理浩徑難度最高的兩個分段,第三段翻越牛耳石山、畫眉山、雞公山等山頭,第四段攀上五百多米高的馬鞍山山脊並穿越黃牛山、水牛山山腰抵達基維爾營地。站在雞公山山頭,向北望可飽覽十四鄉、企嶺下海、吐露港、船灣淡水湖以至八仙嶺一帶的景色,向南也可遠眺西貢海一帶景色,景觀開揚。第四段途經昂平高地,那裏可找到絕佳位置,飽覽西貢海一帶的怡人景色。

從水浪窩眺望十四鄉。(陳仲明/大紀元)
從水浪窩眺望十四鄉。(陳仲明/大紀元)

從馬鞍山昂平眺望西貢,景色一絕。(陳仲明/大紀元)
從馬鞍山昂平眺望西貢,景色一絕。(陳仲明/大紀元)

從馬鞍山昂平回望大金鐘。(陳仲明/大紀元)
從馬鞍山昂平回望大金鐘。(陳仲明/大紀元)

市區近在咫尺 環抱群山中

獅子山與市區近在咫尺。(陳仲明/大紀元)
獅子山與市區近在咫尺。(陳仲明/大紀元)

第五段是最接近市區的分段,從沙田坳經過獅子山山腰再登上筆架山山頂,路段中可較近距離觀察維多利亞港兩岸市區面貌,背後的沙田市鎮面貌亦隨之映入眼簾。

石梨貝水塘、九龍水塘是野生獼猴的棲息地。(陳仲明/大紀元)
石梨貝水塘、九龍水塘是野生獼猴的棲息地。(陳仲明/大紀元)

第六段可觀賞九龍水塘景色,那裏還有不少野生獼猴聚居;走私坳的醉酒灣防線,見證了香港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時光,至今仍保存著不少戰時遺跡,從麥理浩徑上便可看到。

走私坳上的戰時遺跡。(陳仲明/大紀元)
走私坳上的戰時遺跡。(陳仲明/大紀元)

第七段從城門水塘主壩出發,先後登上針山和草山。站在針草之巔,環抱在群山當中,可一覽荃葵青、沙田、大埔多區的怡人景色。

城門水塘。(陳仲明/大紀元)
城門水塘。(陳仲明/大紀元)

從草山回望針山(左)及城門水塘。(陳仲明/大紀元)
從草山回望針山(左)及城門水塘。(陳仲明/大紀元)

攀登香港之最 清景台賞千島湖美景

香港之最——大帽山。(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之最——大帽山。(陳仲明/大紀元)

第八段登上全港最高峰大帽山,但路段較緩緩上山,不及第三和第四段的上山路段吃力。曾在寒冷天氣下登上大帽山,站在群山之上看日出,壯觀程度或未及鳳凰山,卻是別有一番風味。

大欖郊野公園林道。(陳仲明/大紀元)
大欖郊野公園林道。(陳仲明/大紀元)

大欖涌水塘近吉慶橋。(陳仲明/大紀元)
大欖涌水塘近吉慶橋。(陳仲明/大紀元)

大棠楓香林紅葉。(陳仲明/大紀元)
大棠楓香林紅葉。(陳仲明/大紀元)

自荃錦坳進入第九段的林道,隨即享受到樹蔭成群的涼快。雖然此段全程都是馬路,但走在清涼的林道上,可享受輕鬆的旅程。緊接著的第十段,除了大欖涌水塘的一段山徑外,亦主要是由馬路組成。位於第十段標距柱M176至M178之間的路段,漁護署種植了一片楓香林,每逢寒冷的冬季,大棠楓香林的楓葉逐漸變黃乃至變紅,成為本港其中一個賞紅葉勝地。在標距柱M181附近,漁護署近期開闢了新景點「千島湖清景台」,拾級而上前行約200米,便抵達一處高台,在這裏可以一覽有「千島湖」美譽的大欖涌水塘全貌,是一個值得一遊的景點。

登臨「千島湖清景台」觀賞「千島湖」美景。(陳仲明/大紀元)
登臨「千島湖清景台」觀賞「千島湖」美景。(陳仲明/大紀元)

體現堅毅精神 「毅行者」薪火相傳

「毅行者」體現堅毅不屈精神。(陳仲明/大紀元)
「毅行者」體現堅毅不屈精神。(陳仲明/大紀元)

麥理浩徑在1979年啟用後,同年已有組織舉辦首個「麥理浩徑通走」挑戰賽,從第一段起點一直走到第十段終點。1981年,首屆「毅行者」由駐港英軍啹喀兵主辦,為一項步行籌款活動。1986年,樂施會獲邀合辦賽事,並首次開放讓公眾參加。1997年英軍撤離香港後,比賽改由樂施會主辦,更名為「樂施毅行者」,籌得的款項用於推行各項扶貧救災及倡議事務。歷年賽事均以北潭涌為起點,屯門寶隆軍營為終點,但在2009至2018年間,由於寶隆軍營關閉改建,賽事終點一度改為保良局大棠渡假村,2019年終點改回前身為寶隆軍營的珠海學院,同時第十段的賽道作出修改,繞經元荃古道部份路段才接回麥理浩徑第十段。

時至今日,樂施毅行者仍然是香港最大規模及最主要的體育籌款活動,賽事將堅毅不屈精神薪火傳承,更催生出本港多個長途越野賽事,例如The North Face 100、HK168、雷利衛徑長征等。在麥理浩徑的旅途上,或者你會發現,總少不了毅行者的身影。◇

2019年10月26日麥理浩徑40周年同樂日。(陳仲明/大紀元)
2019年10月26日麥理浩徑40周年同樂日。(陳仲明/大紀元)

2019年10月26日麥理浩徑40周年同樂日。(陳仲明/大紀元)
2019年10月26日麥理浩徑40周年同樂日。(陳仲明/大紀元)

麥理浩徑小百科

麥理浩徑分段一覽表。(大紀元製表)
麥理浩徑分段一覽表。(大紀元製表)

麥理浩徑路線圖。(大紀元製圖)
麥理浩徑路線圖。(大紀元製圖)

  • 於1979年10月26日啟用

  • 為本港首條及最長的遠足徑

  • 以時任港督麥理浩命名及主持開幕

  • 全長100公里,共分為10段

  • 起點為西貢北潭涌,終點為屯門杯渡路與青山公路新墟段交界

  • 全段共設200枝標距柱,約每500米設一枝

  • 將原有山徑及馬路連結而成,沿途加設郊遊設施,並非另闢新徑

  • 遠足徑橫跨8個郊野公園

  • 途經全港最大儲水庫萬宜水庫,並跨越本港最高峰大帽山(957米)

  • 第10段的一個路段自2009年10月1日起永久改道,不再途經大欖涌水塘畔小徑

  • 2016年5月3日獲國家地理頻道評選為全球二十條最佳行山徑之一

  • 首次「麥理浩徑通走」於1979年12月8日舉行

  • 「毅者行」(樂施毅行者)於1981年首辦,至2019年舉行第38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