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火星除了兩極的冰凍水外,在地表深處還存在大量液態水,這對科學家進一步探索這個紅色星球的宜居性,以及尋找地球外生命來說,具有重大意義。

這些發現是基於科學家們對美國太空總署(NASA)「洞察號」火星登陸器(Mars Insight Lander)在2018年至2022年之間所收集數據的新分析。

這一研究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地球物理學家瓦尚‧懷特(Vashan Wright)領導。

「洞察號」火星登陸器在執行任務期間記錄了超過1,319次地震。通過測量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科學家們找出了地震波最有可能穿過的物質。

研究成果於周一(8月12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火星上現存液態水的跡象,因為水對於星球的宜居性至關重要。現在的火星寒冷乾燥,但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這個紅色星球曾經是一個更溫暖、更潮濕的地方。以懷特為首的研究人員發表的報告說,三十多億年前,火星表面曾存在大量液態水。

根據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針對這一研究發布的新聞稿,研究團隊的領導者懷特說,「了解火星水循環對於了解(火星)的氣候、地表和內部的演變至關重要,一個有用的起點是確定水在哪裏,有多少水。」

液態水量巨大 足以填充火星古海洋

研究所發現的液態水量巨大。研究團隊估計,如果「洞察號」火星登陸器下方的區域是一個代表性位置,那麼,火星中地殼中的液態水量可能比假設的火星古海洋水量還要大。

根據研究,未來探索火星的太空人如果想要獲取這種地下水樣本,將會遇到一系列挑戰,因為地下水位於火星地表下7到12英里(11.5到20公里)的地方。

研究團隊利用「地球物理測量」可以識別地下深處的水。他們從「洞察號」測量的地面運動中得出地震波速度,並利用岩石物理模型對數據進行解釋。

火星表面「失去」的水到哪兒去了

研究報告說,三十多億年前的挪亞紀(Noachian)和西方紀(Hesperian,也稱赫斯珀利亞紀)時期,火星表面不僅有河流、湖泊和含水層,還有海洋,裏面至少存在過液態水。但在此期間,火星失去了大部份大氣,因而失去了在其表面持續保存液態水的能力。古地表水可能流失到太空中,但這不是全部,還有一部份有可能融入礦物中 ,以冰的形式被埋藏,或以液態的形式被封存在深層含水層中。新研究發現,在火星中地殼(mid-crust )區就存在著大量液體水。

科學家們仍然不清楚火星為甚麼會失去大氣,為了了解火星上水的歷史、水的去向以及水是否曾在火星上創造出適合生命居住的條件,科學家們開展了多項任務。

據CNN報道,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邁克爾‧曼加(Micheal Manga)表示,「(研究團隊)確定存在一個巨大的液態水儲藏,這提供了一個了解當時的氣候或可能氣候的窗口。」

「眾所周知,水是生命所必需的。我看不出為何地下水儲藏區不是一個宜居的環境。」曼加補充道,「地球上就是這樣,很深很深的礦井孕育著生命,海洋底部也孕育著生命。我們還沒有找到火星上有生命的證據,但至少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原則上應該能夠維持生命的地方。」

報告說,新的研究結果對了解火星的水循環、確定過去地表水的命運、尋找過去或現存生命,以及未來的火星探測任務都具有重大意義。#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