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業採購高管表示,隨著布魯塞爾加強對來自世界最大出口經濟體的商品的審查,歐洲買家正在尋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金融時報》報道,布魯塞爾已啟動調查中共政府對製造業的補貼,預計歐盟委員會將很快披露對中國汽車進口的進一步關稅。
總部位於比利時的採購服務提供商龍源(Dragon Sourcing)行政總裁理查德·勞布(Richard Laub)表示:「目前的大趨勢是企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他補充說,雖然美國帶頭脫鉤,但歐洲國家也在加大力度尋找替代方案。「我現在看到的是歐盟也在追趕這一趨勢。」
但與美國公司在華盛頓實施嚴格的關稅制度和其它限制後積極尋找新的供應商不同,歐洲人專注於減少他們認為已過度依賴中國商品的特定領域的依賴。
勞布表示,歐洲客戶越來越擔心他們在中國的業務,尤其是非食品零售業的客戶,該行業包括從服裝和電器到消費性電子產品和玩具的所有產品,他估計中國商品佔全球消費品的80%至90%。
「非食品業非常非常依賴中國……歐洲這些類型的公司正在努力尋找替代方案。」他補充道。
在中國東部常州經營服裝和紡織品採購業務的納文·傑哈(Naveen Jha)表示,歐洲企業從印度、孟加拉國和越南採購的服裝比例越來越大,儘管交貨時間更長、成本更高。
「許多買家感到從中國採購存在風險。因此,如果價格還有一點空間,他們更願意去印度。」他說。
另一方面,美國公司正在加緊努力減少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儘管華盛頓和北京的官員正在努力為兩國之間的不良關係提供底線。
華郵報道,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惠普(HP)、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和樂高(Lego)等公司一直在為美國消費者重新定位其供應線,要麼是為了避免在身為競爭對手的超級大國之間受到夾擊的風險,要麼是作為生產更接近美國消費者的產品的長期策略的一部份。
不管怎樣,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地位,可能正面臨自二十多年前加入全球貿易體系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墨西哥、越南和泰國正在蠶食中國的主導地位,儘管它們缺乏中國的規模和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
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對約三分之二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導致新訂單減少。中國工廠工人的薪資上漲,削弱了該國的競爭優勢之一。中共黨魁習近平的以國家為中心的經濟戰略、對私營企業的相關打擊以及對拜登政府的謹慎態度令商業關係進一步冷淡。
倫敦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亞當·斯萊特(Adam Slater)表示:「政府之間的行為,更加敵對、對抗的立場,開始影響私營部門的決策,因為它改變了風險狀況。」
牛津大學的數據顯示,美國人的進口支出中,每6美元就有1美元來自中國產品,比例低於疫情爆發前的近四分之一。日本從中國的購買也減少了。
同時,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新建工廠的數量正在減少,這表明其它亞洲國家將繼續增加其在美國進口產品中的份額,而中國的份額將受到損害。#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