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甚麼有人會成為情緒勒索者?他很可能是我們的重要家人、親密伴侶、知心朋友、主管同事……究竟是甚麼原因,讓他們變成了對我們不停索求的情緒勒索者呢?他們的心裏究竟在想些甚麼?來看看情緒勒索者的特徵。
情緒勒索者的模樣
對於被情緒勒索者而言,或許很難理解,為甚麼有人會成為情緒勒索者?尤其,他很可能是我們的重要家人、親密伴侶、知心朋友、主管同事……
究竟是甚麼,讓他們變成了對我們不停索求的情緒勒索者呢?
他們的心裏,究竟在想些甚麼?
而他們,又有甚麼特徵?
你拒絕我的要求,就是拒絕我
之前在公司裏,有個坐我隔壁的同事,時常跟我抱怨她工作太多、主管對她很苛刻,讓她總是沒辦法準時下班去接孩子,導致她的孩子總是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幼兒園裏等。
有一次,她跟我說,因為她那天要提早離開去接小孩,所以拜託我幫她去開一個會。平常上班聽她吐了不少苦水,覺得我們交情還算可以,也看著好幾次她趕著下班接小孩,其實滿同情的,所以我就答應了。
沒想到,從那次開始,我同事時常在快下班的時候,把一些原本是她該做完的工作丟給我,理由也多半都是:她要準時下班去接小孩。
問題是,原本我以為只是一次性的幫忙,結果後來,卻變成了我自己都因而沒辦法準時下班;而她,明知道自己工作做不完,卻還是在上班的時候打混、和別人聊天、逛網拍……最後再把做不完的事情丟給我,之後,她才來要求我幫忙,跟我說:『因為我要準時下班接小孩。』
後來,我覺得我真的受不了了!有一次,在她又嘗試要把工作丟給我的時候,我鼓起勇氣拒絕了她。
沒想到,她居然當著全辦公室面前,把我罵了一頓,說我只想打混、不想多做事,個性很消極,工作態度很差,而且還罵我自私,不替人著想,是只會獨善其身的老姑婆……
***
看了這個例子,你是否覺得驚訝?是否覺得,怎麼會有人居然會把「別人的幫忙」當成「理所當然」?甚至最後變成了「你不幫忙我,就是你欠我」?這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這個例子很明顯地呈現出「情緒勒索者」與「被情緒勒索者」其思考模式、內心世界的不同;而談到「情緒勒索者」與「被情緒勒索者」內心世界的不同,就要談到面對「他人/自我需求」時,這兩種人內心的不同看法。
就如同我前文提到的,在人際互動中,自己有需求、並且提出來討論,是相當常見的人際行為,並不是所有這樣的行為,都構成情緒勒索的要件。所以,也並不是會提出自己需求的人,就是會情緒勒索的人。那麼,「情緒勒索者的不同點」,究竟在哪呢?
事實上,就如同這個例子,許多情緒勒索者的特色是,在「他人與自我的需求」起衝突時,很多時候,他們是會選擇性「忽略他人的感受與需求」,而且,他們會自動地「放大」自我需求的急迫性。
也就是說,他們的內心裏,當感受到「自我需求」與「他人需求」起衝突的壓力時,會促使其升起一股讓情緒勒索者難以忽略的「焦慮感」。那股焦慮感,會讓情緒勒索者感到強大的不安。
為了安撫這種不安的感受,情緒勒索者便會「放大自己的需求」,並且嘗試將這個壓力與焦慮,轉嫁到別人身上,讓別人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以此讓自己的焦慮感降低,減輕不安的感覺。
所以,就會出現如上述舉例的公司同事,「合理化」他人的好心幫助,把「別人滿足自己的需求」視為理所當然;因而認為,「不滿足自己需求」的對方,是「很壞」的、是「自私」的。
這也就會產生:「怎麼會這麼『不客氣』地覺得,別人幫你是他的義務?不幫你就是可惡?」令一般人傻眼、也不能理解的感受與結果。
另外,情緒勒索者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對於他人的拒絕(挫折),其忍耐度是很低的。如上文舉的例子,公司同事面對對方的拒絕時,不能理解對方的困難,反而像是「惱羞成怒」地把對方罵了一頓。也就是說,很多時候,他們無法接受別人的拒絕。他們認為:「你拒絕我的要求,就是拒絕我」。
請注意我剛剛用的形容:「面對拒絕,情緒勒索者像是惱羞成怒地把對方罵了一頓」。
一般而言,在我們小時候,我們會在一次次的失敗,或是在人際關係的不遂人意中,慢慢地培養我們對挫折的忍受度。尤其,如果我們有界限清楚的父母,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在與父母的互動發現:或許,我們並不是每一次的需求都可以被滿足,有時候也可能被拒絕、或是父母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但,這並不代表父母不愛我們。
我們會學到:父母拒絕我們,並不代表他們拒絕跟我們「建立親密關係」,或是「討厭我們」。
但如果遇到情緒界限不清楚,或是將「拒絕小孩需求」作為「懲罰」、「答應小孩需求」作為「行為獎賞」的父母或照顧者;甚至,如果這個照顧者,對於小孩的需求有求必應,甚至幫孩子「避免」許多挫折發生的可能性,打造出一個「無菌環境」時……如此,小孩對於「自己的需求被拒絕」這件事,就可能會變得敏感,甚至會在被拒絕的當下,感受到強大的失望,情緒失落與痛苦。
這種失望與失落,有些時候,甚至會引發情緒勒索者的「羞愧感」,讓情緒勒索者下意識覺得:對方拒絕自己,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他拒絕了。
情緒勒索者在面對這種「羞愧感」時,會一直覺得自己「不好」,而這種羞愧感是很難接受與消化的。
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情緒勒索者很容易「惱羞成怒」,開始把內心的羞愧感,投射到讓自己產生羞愧感的人身上,認為「是對方的錯,對方不該讓我有這種感覺」,於是,情緒勒索者從「覺得羞愧」,到變成「都是對方的錯」的攻擊反應,憤怒地指責無法滿足他需求的人,一發不可收拾。
實際上,「對挫折的忍耐度低」的這個特徵,時常出現在情緒勒索者的情緒表現中。當他們面對他人的拒絕時,他們從未好好學習過:面對這種狀況時,如何學著尊重別人,以及內心的失落該如何調適。他們甚至會將對方的拒絕放大,認為這是因為對方不夠重視彼此的關係,或是否定、討厭自己。
這種想法,會使他們內心的恐懼、痛苦、失望、羞愧等各種情緒一湧而上,化為很深的焦慮感。這份焦慮感,便成為情緒勒索者的力量,驅使他們不接受拒絕,且會使用各種方式去要求他人,認為對方必得要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
對此時的情緒勒索者來說,只有當他們的需求被滿足,他們的焦慮才能暫時降低,等待下一次的焦慮再被激起。#
(網站專文)
(本文摘編自《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寶瓶文化提供)
●人際關係也該斷捨離 別把力氣浪費在攀比中
●有錯就道歉吧!別讓這4種毒素破壞人際關係
●道歉要懂方法 如何打好職場人際關係?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