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環對普羅大眾的印象多是高樓林立,交通繁忙的商業區,但沿著斜路與梯級向上延伸,當中隱藏著不少隱蔽的後巷,這些分岔路口通往何方,甚至當地居民都不知情。在後巷內若隱若現的貼紙、檯櫈、告示牌,可以感受到人與社區之間有著緊密的連結。兩位香港建築師胡晞嵐(Nam)與江貝詩(Jessica),懷著探索的心走入九如坊、安和里的神秘後巷,一探電影《花樣年華》取景地的「都市迷宮」中的人文氣息。

電影《花樣年華》取景地之一,位於上環九如坊的一個後巷。(受訪者提供)
電影《花樣年華》取景地之一,位於上環九如坊的一個後巷。(受訪者提供)

在九龍啟德新商場AIRSIDE舉行的「美美與共 和而不同——連接大都會」建築巡迴展香港終站,有一個吸引人彎下腰來探頭一窺究竟的展覽裝置。當視線被限制在一個窄巷的空間內,望著前方屏幕展示的後巷景象,觀眾宛如身臨其境,有著向上攀爬梯級的感覺。設計展品的建築師胡晞嵐分享:「後巷本身對我們來說,探索很重要,這個展品就想帶給人一種體驗和探索的感覺,探頭進去那刻的體驗,可以給參觀者感受到我們探索後巷時的視野。」

商業區與住宅交替存在的後巷空間,複雜地形造就神秘感。(受訪者提供)
商業區與住宅交替存在的後巷空間,複雜地形造就神秘感。(受訪者提供)

複雜地形造就神秘感 「私人」的公共空間

從繁忙的德輔道中離開,沿著鴨巴甸街往上走,穿越形形色色的商店與食肆,來到威靈頓街和歌賦街之間的L字型小徑,商業區與住宅交替存在,九如坊和安和里就座落於此。

為何選擇上環後巷作為研究方向?江貝詩提到:「我們觀察到香港的後巷經常被人忽視,每次經過舊區大街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和後巷的入口擦身而過。我們經常看到後巷好像有些事情會發生,但其實很少人會走進去。好像有些很有趣的空間會在後面發生,這是一個探索未知的路徑。選擇上環的後巷,是因為它集合了複雜的地形、歷史背景,以及它是一個商業和住宅混合而成的一些建築空間,令到人們的活動很多樣化,所以就會塑造了這區後巷空間的獨特性和特殊性。」

胡晞嵐補充:「其實後巷這件事,雖然好像很公共,其實又很私人。你去到一個你不熟悉的地方,你真的不會亂走進去後巷,就算你在香港,你都不會去到哪一區都走進去後巷。但是在自己很熟悉的區,譬如我有段時間住在大角咀的時候,我一定會走進去後巷去地鐵站,因為快很多。所以也會看到去後巷的人,跟那個地方的連結會比較強,令到城市空間跟人有一個緊密的連結。我猜沒有人會說自己跟彌敦道很熟。」

中上環這個地區在香港開埠初期就已有人聚居,該區地形複雜、建築沿著山勢而建。(受訪者提供)
中上環這個地區在香港開埠初期就已有人聚居,該區地形複雜、建築沿著山勢而建。(受訪者提供)

胡晞嵐從歷史和地形的角度分析,中上環這個地區在香港開埠初期就已有人聚居,該區地形複雜、建築沿著山勢而建,當時的大街與後巷還沒有那麼分明,一些店舖的入口就設在後巷。而且中上環的建築與地形息息相關,不能以建築物本身的高度定義,一棟在地勢高的建築物地下,可能是旁邊一棟建築物的三、四樓,樓梯多也就演變成當區的一大特色,樓梯成為了觀察當區居民生活的一個有趣空間。在樓梯上下穿梭時,也讓他感受到無止盡的延伸,似乎在探索著未知空間。

上環後巷隱藏著不少商舖。(受訪者提供)
上環後巷隱藏著不少商舖。(受訪者提供)

談及城市發展會否改變後巷面貌,胡晞嵐認為後巷本身就是不同的建築物發展後呈現的一個結果,如果有一些新的建築物出現,就好像有新的成員進駐的感覺,反而是有一種有機成長的感覺。但這一現象在九如坊一帶變化不算太大,二十年間可能只有幾棟新建的樓,多數地方是會翻新或者拓寬道路,總的來說還是保留了當年的風貌,有著昔日的歷史感。當中亦隱藏著一些昔日香港的「密碼」,透過一間鐵皮屋的門牌號可以了解到昔日在安和里有近50間木屋,猜測過去這片區域或是徙置區,如今只留下零星的痕跡。

沒有街道編號但卻有水電供應,甚至郵政服務的鐵皮小屋。(受訪者提供)
沒有街道編號但卻有水電供應,甚至郵政服務的鐵皮小屋。(受訪者提供)

城市縫隙喘息角落 展示都市文明

一般大眾的印象都會覺得,後巷是一個又靜又暗又人煙稀少,會很容易有罪案發生的一個地方,其實不然。在城市縫隙的後巷穿梭,不時會發現當中的市井生活氣息,例如街角擺放的木櫈、可樂塑膠箱、膠櫈等等,這些都是人們自發構建出來的休憩空間,或許是打工仔的喘息角落,又或是居民茶餘飯後的聚腳點。

街坊自發將手寫告示牌貼在木板上,並自製了一個鐵桶給人放煙頭。(受訪者提供)
街坊自發將手寫告示牌貼在木板上,並自製了一個鐵桶給人放煙頭。(受訪者提供)

告示牌上的溫馨提示。(受訪者提供)
告示牌上的溫馨提示。(受訪者提供)

在一些電影和MV中,九如坊的後巷都是導演喜歡的取景地,表現一些人在後巷吸煙,是一個給都市人暫時逃離現實的休憩地。江貝詩展示了一張貼在木板上的手寫告示牌,並自製了一個鐵桶給人放煙頭,對吸煙人士提出建議,請他們保持清潔,並溫馨提醒建議牙籤不要丟在地下及坑渠內,請大家自律。她認為這張告示牌恰恰展現了香港人的文明:「在後巷其實不需要一些很清晰強硬的規矩,但是有人會貼這些很溫馨實用的告示,有一個大家都主動去遵守的規矩,就是正正印證了香港文明的一面。有個告示牌叫人放煙頭去煙灰缸那裡,是一個很有趣的溝通。好像一個當地人跟你溝通,他有一個善意的提醒,你怎樣可以用到這個空間,你又會尊重他,保持這個地方的整潔,從而得到一個好像有互動,有溝通的過程。」

後巷的公用座椅。(受訪者提供)
後巷的公用座椅。(受訪者提供)

胡晞嵐認為,後巷的空間正是一個表現香港人素質的地方,大街上有清潔人員管理,也有公共設施給公眾使用,政府會維護公共設施。但在後巷是一個灰色地帶,全靠當地居民自覺維護,無論是他們自發的拿出檯櫈,還是貼上溫馨提示,都能看到他們對後巷這個公共空間的愛護,這是十分難得的。

*********

藉著建築巡迴展的機會,「靜謐之間: 探索香港後巷的都市迷宮」展品曾在吉隆坡、南京展出,如今回到香港展覽。胡晞嵐與江貝詩希望將香港特色的後巷與眾人分享,與參觀者探討這一常被忽視的空間,希望大眾認識到它們在城市景觀中的重要性。◇

位於後巷的店舖門面。(受訪者提供)
位於後巷的店舖門面。(受訪者提供)

「靜謐之間:探索香港後巷的都市迷宮」在吉隆坡展出。(受訪者提供)
「靜謐之間:探索香港後巷的都市迷宮」在吉隆坡展出。(受訪者提供)

「靜謐之間:探索香港後巷的都市迷宮」在南京展出。(受訪者提供)
「靜謐之間:探索香港後巷的都市迷宮」在南京展出。(受訪者提供)

展品特別將觀眾的視線限制在一個窄巷的空間內,讓觀眾宛如身臨其境。(受訪者提供)
展品特別將觀眾的視線限制在一個窄巷的空間內,讓觀眾宛如身臨其境。(受訪者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