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甚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一般是在祭灶神、大掃除之後就可以黏掛了。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在千年前的宋代,新年掛「桃符」的習俗就很普遍,但是那時的桃符還不是紙春聯。北宋王安石《元日》詩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爭把新桃換舊符」,南宋末年都城臨安風俗志《夢粱錄》記載除夕「釘桃符,貼春牌」。由「新桃」和「釘」的動作來推想,當時的桃符應是鐫寫在桃木板的對子。
春聯何時普及百姓家
在紙上寫上祈福的好對子,遍貼千門萬戶是在明代,那時民間有人稱「春聯」,而官府行文仍稱「桃符」。明太祖朱元璋有個興趣,就是微服出行觀賞春聯,玩味春聯,樂在其中。他下詔除夕前無論公卿士大夫,還是庶民百姓家,都要在除夕日於門外貼上春聯一副,他將觀賞玩味。[1]
再看明代北京風俗記《宛署雜記》的記載,可以發現明代朝廷積極提倡春聯,從中央推動到各地方的實況。明朝明令官府,從中央到地方府縣在新官上任時,及新年時都要貼桃符、門神;還有如土地祠(土地公廟)、後方宅門等處在新年也要貼「桃符」。甚至連貼多少副、公庫給開支多少錢都有詳細規定。
可見,由於明太祖透過朝廷的規定,推展了春聯普及各級官府以至地方百姓家、土地公廟。明代春聯的普及在文學著作中也留下了顯影,例如明代的跨時代巨作《西遊記》《儒林外史》中都提到了「春聯」。
明太祖趣在春聯
明太祖愛看春聯、賞春聯,也愛作春聯。他曾御書春聯一副,送給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表揚他非凡的功勳:「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2]
除夕日,太祖微行出行民間,觀賞百姓家門外的春聯,樂在其中。一次他偶然看見有一戶人家沒貼春聯。一問,原來是閹豬的人家,並不識字,還沒找人幫忙寫春聯,於是他親自動筆為這戶人家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後來,太祖再次微服出巡,經過這戶閹豬人家,還是沒見到春聯貼掛上,就問了緣故。這戶人家回答說:「因為知道是皇上的御書,就高懸在中堂,每天燃香祝禱聖上,為獻歲祈福。」太祖大喜,送了這家人五十兩銀,幫助他們換個職業。[3]
雖然現代貼春聯的風尚慢慢式微了,若在歲末年尾的除夕前貼上春聯,迎來春風送暖,同時也將會帶給人萬里乾坤一夜新的氣象!#
——註
[1]見:清代陳尚古《簪雲樓雜說》「春聯」條記述。
[2]見:明代周暉《金陵瑣事‧卷一》「春聯」條記述。
[3]同註[1]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