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轉輪中,千秋萬代交替,年來年去更幾度!

今逢大年節一元復始之際,送歲又迎新!展開過年的詩聯,跨度歲月溫一溫傳統精神,沁潤你我周身;翻開風土物誌,穿梭古今品一品過年風物,悄然間,「年味」風情宛然歷歷在目。

貼上春聯,春風及第,瑞氣盈門。(李歐、pixabay/大紀元合成)
貼上春聯,春風及第,瑞氣盈門。(李歐、pixabay/大紀元合成)

桃符和春聯 道道風情說年味

「頻聞爆竹千家響,又換桃符一度新。」(清·鄭用錫)

時光荏苒,浮雲蒼狗幾番新,不知不覺中,「年」在史中已經翻過了幾千次!人間,順應著時序節奏,響應天地的景象,爆竹送祟,桃符一年一度新。

「新年有像桃符換,天地多情柳色酣。」(清·顧太清)

大門上換上桃符,瞬間也把柳色青青的春景喚回來了。就在新桃換舊符、新聯更舊聯之間,新春新歲,到了城市鄉野,進了千家萬戶,天地萬物樂迎春——

「六街爆竹三更柝。桃符寫就新年樂。聽說喜神來。家家門大開。
明朝是歲始。想見都恭喜。糕果送來多。無如鄰佑何。」
(清·陶淑)

明代翟永齡的《戲題髹匠春聯》妙喻:「陽春生德澤;萬物布光輝」。春聯一帖,充滿人情生趣。其實,「桃符」和「春聯」本二物,前者本是門神,後者是祝頌慶賀的對聯,在歲月演遞中漸漸地合為一家親,成了華人心中過年的主象徵物之一了。

歸鄉團圓   說年味

華人最重視的新年又即將來臨,不管海角天涯,思緒總歸向一個方向,歸鄉。 (全景林/大紀元)
華人最重視的新年又即將來臨,不管海角天涯,思緒總歸向一個方向,歸鄉。 (全景林/大紀元)

到了除夕,無論古與今,不管海角天涯,思緒總歸向一個方向,就是歸鄉,「駭浪驚風動楚天,鄉心羈思漫年年」(元·吳當)。地不分南北與東西,團圓是家家戶戶的年度大事;人不分清貧或富足,團圓的年夜飯一樣是除夕的壓軸。

除夕團圓是中華兒女心中一首永遠的歌。圖為清畫院《十二月令圖.十二月》局部。(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除夕團圓是中華兒女心中一首永遠的歌。圖為清畫院《十二月令圖.十二月》局部。(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歲月交逐下,今昔圍爐年夜飯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現代人的年夜飯只是吃飯,甚至上館子大啖,年味反淡薄了;百年前,還有很多遊戲玩耍交錯年夜飯席之間,家中老小各展所能,玩玩鬧鬧,天倫情深!

我們從百多年前清人林佔梅[1]的《乙丑除夕團圓歌》[2],可以看到些精彩的剪影:

除夕年夜飯之前闔家祭祖,向祖先報告這一年完成的事功,敬上感謝的心意。除夕夜,蠟燭高燃不一樣的光暉,闔家團圓吃年夜飯。高堂長輩欣見闔家團圓,晚輩向長輩叩頭賀年,長輩逐一呼喚兒孫的名字,老牛舐犢情懷、欣慰之情溢於言表,天涯同此心。

一家團圓圍爐桌,歡宴佳餚和酒香。家人輪流獻藝、玩遊戲,有的彈奏樂器、有的射謎語、有的猜拳,各展所長。長輩給晚輩賞白銀、分筆墨的都有。年夜飯席上除了玩耍,古來的禮儀規範也在席上傳承,任官職的男子弟要背誦《禮記》<少儀>篇,通曉文書、有才能的女子弟要誦<內則>篇,以熟習禮儀規範和各種風俗,在正心修身上更加努力。就在團圓飯中,四鄰鞭炮聲響起。一堂鬨笑聲,家人和睦欣悅遠比宴饗飲食讓人陶醉。

年夜飯  道道美饌說年味

「花開富貴迎金鼠,六六大順健康年菜」美味又健康。(劉亦悅/大紀元)
「花開富貴迎金鼠,六六大順健康年菜」美味又健康。(劉亦悅/大紀元)

除夕年夜飯一般來說,會盡家中所能將山珍海味堆滿桌,珍饈產地則是近悅遠來盡全搜,寓含家族富足,年年有餘慶,福祿饗八方的用意。美味佳餚祭祀祖先,也讓一家人在年夜同享。

從宋人方岳的詩《除夕 其八》中,展現了宋代的一桌除夕美饌:

守歲團欒謝兩侯,堆盤水陸有珍投。鱘香透白瓊瑤片,蝦醉殷紅瑪瑙鉤。

湩酪遠分閩嶠雪,枝柑猶帶石橋秋。老饕兀兀陶陶外,一笑人間百事休。

首先,來個水陸珍味拼盤,接著山珍海味齊上桌:海味有晶瑩剔透似瓊瑤美玉的鱘魚片,也有光彩如殷紅瑪瑙鉤兒的醉蝦;山珍呢,有那來自山嶺的牛馬乳酪,乳白一色宛然帶著山中落雪的氣息,還有帶枝的柑橘猷然帶著名山秋色的模樣。

殷紅的醉蝦宛如瑪瑙鉤兒。圖:花彫活醉蝦。(萊爾富提供)
殷紅的醉蝦宛如瑪瑙鉤兒。圖:花彫活醉蝦。(萊爾富提供)

此外,保健延壽的藥酒也上桌。宋人魏了翁《虞美人 和瞻叔兄除夕》唱道:「一年一度屠蘇酒」;明代林熙春《乙丑元日》頌:「分罷屠蘇還再祝,椒花長此頌亨屯(*解困厄)」,可以見到屠蘇酒和椒柏酒在年俗中代代傳承著。歷代醫書,像是《肘後備急方》、《本草綱目》傳華佗的方子,正旦飲屠蘇酒「能迎歲,可世無此病」。《本草綱目》還記載椒柏酒,「元旦飲之,辟瘟癘。」南北朝時代的風俗誌《荊楚歲時紀》寫正月一日這天:「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

時地有別,風俗也有異,普遍在除夕到元日天亮時飲用屠蘇酒,「爆竹驚今夕,屠蘇薦詰朝(*破曉時)」(*宋·鄧深《除夕把酒》)、「兒孫次第飲屠蘇」(宋·鄭望之《除夕》),家中老小依照年齡排序,從小的先飲長者後飲。歲去年來,怡然自得,一笑人間百事休,還有甚麼凡事掛心呢?

帶枝柑橘猷然帶著名山秋色。 (pixabay)
帶枝柑橘猷然帶著名山秋色。 (pixabay)

至於除夕「宵夜」,五花十色,以甜點為主,如糖煎、蜜煎、糕、酥和堅果栗子、銀杏和豆子、瓜子等等都有,宋代風俗誌《夢粱錄》有詳細記載,名目種類繁多。[3]

長輩愛兒孫   壓歲錢傳家教

除夕圍爐後,長輩滿心慈愛分送晚輩「壓歲錢」,對晚輩來說是年中一大樂事。元人吳當《除夕有感其二》留下了剪影:「家人共守迎春酒,童稚(*幼孩,音「稚」)爭分壓歲錢。」

「壓歲錢」古代稱「厭勝錢」、「壓崇錢」或「押歲錢」等,本是在除夕時為了驅除「祟」這種嚇小孩的怪物,放在床頭、床腳用來「壓祟」的錢,後來傳成了「壓歲錢」。清代習俗用彩繩穿銅錢編成龍形放床腳,後來長輩在除夕給小兒的紅包,也叫壓歲錢(見《燕京歲時記·壓歲錢》)。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勉勵子孫們循規蹈矩,不要放蕩本心,「分與壓歲錢,並戒毋蕩佚」(林佔梅《乙丑除夕團圓歌》)。除夕團圓夜,透過壓歲錢也傳遞了家教的作用與意義。

壓歲錢。(fotolia)
壓歲錢。(fotolia)

除夕團圓夜透過壓歲錢也能傳遞家教之意。 (pixabay)
除夕團圓夜透過壓歲錢也能傳遞家教之意。 (pixabay)

除夕守歲   通宵不眠守心願

年夜飯後,長幼聚飲祝頌,守夜通宵不眠叫「守歲」。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守歲」原來是「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此後,這種風俗在後代廣傳開來,唐代孟浩然 《歲除夜有懷》「守歲家家應未臥」的詩句,傳遞對家人的相思。

宋代之後,守歲的風俗更普遍,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除夕」:「是夜禁中(*宮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守歲兒童語笑頻,老翁醉擁地爐春。」(宋·吳錫疇《除夜其二》)

「守歲全家夜不眠,杯盤狼藉向燈前。相看更覺光陰速,笑語逡巡即隔年。」(宋·陸游《除夜》)

「每憶盤銘日日新,讀書燈火老猶親。姓名雖或聞當世,德業還應愧古人。」(元·劉鶚《除夕韻》)

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pixabay)
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pixabay)

這些詩紛紛傳繪了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的守歲景象和士子自省的心情,百感交集。「除夕」畢竟不是尋常夜,一年今夕盡,明旦又迎春。

除夜流光轉,普天之下,不僅百姓和士人守歲,皇家帝王也守歲,看清代雍正皇帝的《戊申除夕守歲》詩:

送臘迎新節,年過半百初。道心隨日進,佳興逐時舒。

寶鼎宮香藹,瑤階瑞雪余。載欣豐裕兆,大有望頻書。

雍正皇帝身為一國之尊的除夕守歲,不僅內省自己,喜悅自己修德修行「道心隨日進」,更是關心國家社稷之兆。看那瑞雪盈階的豐兆,他的心中也充滿歡愉,「載欣豐裕兆」!

清 弘晤《千林瑞雪》,瑞雪兆豐年。(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弘晤《千林瑞雪》,瑞雪兆豐年。(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達旦不眠地守歲,到了三更後,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穿過豐富的傳統除日和除夕,元旦曉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註釋:
[1]林佔梅(1821年—1868年),字雪村,號鶴山、巢松道人,幼名清江,祖籍福建泉州同安,始祖三光在明朝時自同安到台灣。他於1802年上任台灣府儒學訓導,職掌教育行政。

[2]清·林佔梅《乙丑除夕團圓歌》
去年除夕時,淡北羈棲日。只隔百里程,歸難如有失。
磨蠍坐身宮,二豎重遘疾。愁病復伶仃,苦況忍複述。
今年除夕時,團圓慰胸臆。子姪隨弟昆,長幼相領率。
乘馬及乘輿,軋軋北城出。薦祖禮雲周,酬神儀既畢。
旁晚乍歸來,歡譁聞內室。內室謁慈幃,致詞頌安吉。
慈幃雙眼枯,阿誰不能悉。舉家叩賀來,逐一名字叱。
荊人復賀予,肅然見婦德。猶子女與兒,再拜立盈側。
分與壓歲錢,並戒毋蕩佚。阿期(長男名祖期)年差長,垂侍狀篤實。
牛兒襁褓中,啜乳無休息。以手鳴嗚之,帶笑睡甜黑。
花兒(女小名探花)學步趨,攀援繞我膝。賦性頗聰穎,青睛如點漆。
見予著宮袍,掀玩呼唧唧。不獨羨他人,兼且誇己飾。
滿堂百十人,一一鹹能識。戲弟喚爺娘,喧騰不停刻。
老牛舐犢懷,豈予獨見惑。團飲坐圍爐,宴酣弛酒律。
羯鼓動摧花,觴政如鬼蜮。賭謎並猜枚,各炫所長力。
上者給朱提,次者分筆墨。勝者足矜誇,負者亦悚恧。
男爵背「少儀」,女使誦「內則」。啾嘈雜火爆,轟雷來莫測。
耄者猶未聞,怯者兩耳塞。大僕方逞能,小婢多逃匿。
一堂鬨笑聲,四座欣悅色。和睦家之肥,何暇論飲食。
人生重團圓,半世求不得。茲夜骨肉親,其餘焉敢必。
大笑視荊人,此樂可雲極。
**釋詞意**
*「羯鼓動摧花」:引用唐玄宗好羯鼓,自製《春光好》一曲,臨窗擊鼓而柳杏吐蕊的故事。
*「猜枚」即「猜拳」,酒席上的遊戲。在拳中握住松子、蓮子等果品或棋子,讓人猜測數之單雙、多寡及顏色,共猜三次,猜不對的人罰酒。也作「猜拳」。
*白銀有「朱提」之稱,朱提山產白銀,故以喻白銀。

[3]《夢粱錄》詳細記載大內的宵夜(*消夜)點心:「精巧消夜果子合(*盒),合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如十般糖、澄沙團、韻果、蜜姜豉、皂兒糕、蜜酥、小鮑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銀杏等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