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今(22日)公布2022年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406萬公噸,平均每日11,128公噸,較2021年稍減2%,當中廚餘佔30%,其次是廢塑膠及廢紙,分別佔21%及20%,與2021年比重相若。每日人均棄置量方面,2022年為1.51公斤,較2021年的每日1.53公斤微跌。
不過,計及都市固體廢物及建築廢物的棄置量,2022年整體棄置於堆填區的固體廢物總量為574萬公噸,平均每日15,725公噸,較2021年的每日固體廢物總量輕微增加193公噸。
回收量增加
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方面,由2021年的31%,微升至2022年的32%,其餘棄置堆填區。回收作本地循環再造的都市固體廢物量,為約42萬公噸,較2021年約28萬公噸增加超過五成,增長主要由塑膠物料(約2萬公噸) 及含鐵金屬(10萬公噸)的本地循環再造所帶動。整體而言,循環再造物料以金屬為主(53%),其次為紙料(31%)。
至於建築廢物方面,整體產生量較2021年每日減少約3,100公噸(6%),至平均每日49,865公噸。當中每日45,736公噸(92%)建築廢物,已分別透過工程直接重用,或運往公眾填料接收設施暫存以備將來重用。餘下約每日4,128公噸(8%)的建築廢物則被送往堆填區棄置,較2021年增加483公噸,大致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
擴展「綠在區區」
目標明年內全港公屋有智能廚餘回收服務
政府示,明年4月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及開始分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它塑膠產品。另外會在明年年初提交條例草案,規管住宅回收物的妥善處理,目標是在2024年年底前實施新法例。另一明年提交立會的草案,是希望在2025年起,逐步推行塑膠飲料容器、紙包飲品盒、電動車電池、汽車輪胎及鉛酸電池的生產者責任計劃。
另一方面,政府進一步擴展現有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會在50個公共屋邨發展「回收便利點」網絡;環境及生態局亦已開始逐步將智能廚餘回收服務擴展至全港所有公共屋邨,目標在明年內完成。
正興建轉廢為能設施
政府並指,接收適宜循環再用建築廢物的公眾填料費的收費將維持在較低水平,以鼓勵原地篩選分類,減少建築廢物送往堆填區處置。
另外,政府正發展先進高效的現代化轉廢為能設施網絡,包括在沙田污水處理廠推展「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在北區興建中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及在石鼓洲旁興建中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一期」,期望擺脫以堆填區直接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同時,亦可將廢物轉化成有用的資源。@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