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發表了他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內容包括樓市減辣、鼓勵生育,以及解決劏房問題等方面的政策等。
李家超宣布樓市減辣,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由3年減少至2年,即業主在持有物業2年後再出售毋需繳付額外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稅率減半,由15%減至7.5%;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由原本在購入物業時先徵收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然後在相關人士居港滿7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才退還稅項,改為在購入物業時先暫免徵收相關稅項,若相關人士其後未能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才繳付相關稅項。
在鼓勵生育方面,李家超承認,生育率並非單靠政策就可大幅提升,但是政府需有政策導向鼓勵生育。他提出設新生嬰兒獎勵金,向10月26日起在香港出生、父母任意一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發放一筆過2萬元現金獎勵,措施為期3年。
2024-25課稅年度起,如納稅人與在10月26日或之後首個出生的子女同住,其「居所貸款利息扣除」或「住宅租金稅項扣除」的最高限額,將由10萬元提高兩成至12萬元,直至該名同住子女滿18歲為止。
房委會將推出「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由明年推出的居屋開始,預留部份單位配額,讓今天或之後有嬰兒出生的家庭抽籤及優先選樓,直至該名子女年滿3歲為止。每次出售居屋及綠置居會額外預留單位總數10%作優先選樓。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被問到再用10個月去調研劏房問題能否急市民所急。李家超則稱,劏房問題是多年累積的問題,現時有約11萬戶劏房,形容「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主要因土地和房屋供應不足。他又強調會「有序」解決劏房問題,「我好明白,任何住在劏房的人士,家的重要性,無論他的居住環境是理想或不理想,這始終是他的家,所以處理問題不可以只是考慮居住環境不符合政府制訂的標準,而不考慮其它因素」。
李家超又稱,劏房並不一定環境惡劣,「幾靚添」,但只是一部份。至於惡劣劏房的標準如何制訂,他說相信需要經過諮詢。
降低印花稅 投資者交易成本減
鋑聯控股行政總裁(工商舖)盧展豪認為,印花稅減免措施既對外地買家有利,也對投資者有利,預料物業市場將會錄得不少的中外資金以及投資者流入。「減辣」有助遏制目前物業市場下行的現象,並帶動投資氣氛改善,預料工商舖市場亦能受惠,相信今年第四季工商舖的交投量有望達到950宗,與第三季相若。至於措施的效用將會在明年開始反映,預料未來的物業交投量將會回穩。
民主黨、沙田區議員冼卓嵐昨日在記者會上說,香港在疫情後人才、資金流失,但今次《施政報告》的政策欠缺方向,亦未看到保留香港過往獨特性的措施,並認為有關政策倡議十分瑣碎。
鼓勵生育措施 要解釋是否構成不公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獎勵新生兒2萬元現金。民主黨社會福利政策發言人、區議員周曉嵐則表示,鼓勵生育的2萬元資助及稅務減免措施,從10月26日起有的新生嬰兒的家庭才享有資助,但是認為需要惠及近期有新生嬰兒的家庭,政府亦要解釋是否構成不公。
他強調,上述資助措施在父母生育考量中相當少,指出生育是對未來的投資,社會是否自由、開放、公平,以及能否教育培養獨立思維,才是生育考慮事項。生育率破新低反映香港社會氣氛改變,他認為上述措施僅是「錦上添花」,但對本港整體生育率幫助並不很大,認為政府要改善社會。
《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工作組,為劏房居所環境設最低標準,並研究取締「劣質劏房」。有學者對於當局成立工作組是好開端,但有關注組織批評當局做法老調重彈,將問題「永續」。
本研批「永續」問題 如承認租管失效
本土研究社對於《報告》中描述劏房問題時稱「有部份劏房環境不屬差劣」,本研質疑這與一般公眾理解劏房住屋環境問題有很大落差,予公眾有「美名化」劏房的觀感。
本研又指,當局不聚焦於增加或活化租盤供應,反將力度放於將現時10多萬個「不適切居所」的範圍收窄成「劣質」,只是改標準充當解決問題的做法,如同更改標準讓入住簡約公屋就等於「上樓」。
而市建局推行重建時,既將市區基層住宅豪宅化,推高租金,並有更多唐樓被改為劏房,加上缺乏原居安置政策下,劏房問題只會不斷加劇。他們促請政府推行重建策略時須一併改善劏房問題,而非以研究劏房「最低標準」這種虛招敷衍塞責。
學者:是個好開端
嶺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邱勇表示,劏房問題只依賴當局增加房屋供應屬遠水救近火,無助在短期內改善劏房住客的生活環境。他樂見李家超提出成立工作組,一改過往對民間團體和學者有關解決「不適切居所」提議充耳不聞的態度,形容是個令人有所期望的開端,為劏房居住環境設立最低標準,例如樓宇安全、消防、居住面積等,有助當局制定「取締劏房時間表」。
不過,邱勇對於當局無提出為現存劏房進行凍結調查感失望,認為除了要為取締現存劏房訂定優次外,還須遏止劏房數目增加。
梁永祥:訂定標準不難 需做好社福支援
曾任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主席的梁永祥表示,為劏房戶制定最低標準絕不困難,相信只需檢視單位大小、是否有窗戶、獨立洗手間等便足以評估和反映租金水平,毋須特別將租金金額納入標準之一。梁認為,如果要制定取締的優先次序,便要先將劏房分等級,並按建屋速度率先淘汰最低標準劏房,取締時也要同時配合社會福利支援,以免居民無家可歸。
梁永祥說,劏房問題非一朝一夕可解決,認為工作組按《報告》由財政司副司長擔任工作組組長屬非常適合,以跨部門權力加快房屋供應、安排社福支援等工作,對工作組成效有正面期望。他還建議,小組可加入屋宇署、消防署和社署為成員代表,但既然政府已決定研究解決方法,故此毋須額外加入業主和劏房戶代表。
被問到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是否失效,梁永祥否認,指當年小組集中研究是否應該作出租管和提出可行方案,今次是要解決整體劏房問題,本質上並不一樣。
基層媽媽只給2分:津貼有好過無
90後媽媽Wing與丈夫月入約4萬元,一家正住在村屋,又曾經抽居屋惟失敗。她對今年《施政報告》的措施只給予2分,「Stand for(看在)2萬」,正懷第二胎的她批評當局施政都是側重中產、有錢人,認為2萬元生育津貼只是「有好過無」,又質疑育兒開銷大,「請個陪月都請唔到,睇次兒科又幾錢?」她提到,現時一歲半大的兒子已花費千元奶粉錢。
阿Wing認為,當局與其提供一筆過金錢津貼,不如為家長提供長遠支援,如增加托兒服務、為0至6歲小童照顧者提供每月3千元津貼、幼稚園N班學券等。
劏房戶觀望當局處理 評分給予7分
劏房戶周小姐原任職清潔工,月薪連獎金月入約1.4萬元,惟一年前因患上腕管綜合症需休養,現暫時靠積蓄和政府津貼生活。她獨居在太子的單位10幾年,面積僅80呎,現時月租4,000元,環境本已很惡劣,樓下數年前開設食肆後令問題更嚴重,居所常有老鼠和蟑螂亂竄,即使用窗網阻擋都沒用。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為劏房居住環境訂下最低標準,並在10個月內提出取締等解決方案。周女士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有一定幫助,對整體措施給予7分,但對當局取締全港劏房的目標有保留「冇咩信心,好渺茫」,當局有必要先增建公屋,以免將來劏房戶無家可歸,又希望當局說到做到。◇
相關文章
沈四海:鼓勵生育政策吸引不到中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