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約110項KPI(關鍵績效指標)。本土研究社認為,部份「KPI」只是執行政策的時間表,與政策結果無關,混淆了實行政策與量度政策成效兩個執行公共政策不同步驟的基本概念。

本土研究社指,《報告》中除了納入改善輪候上樓時間作KPI,房屋政策並無納入房屋可負擔性(housing affordability),以樓價或租金佔收入的比例作房屋目標,只求數量,不求這些房屋供應能否讓市民獲得可負擔房屋。他們解釋,今年國際土地研究組織「城市土地機構」(Urban Land Institute)最新數據顯示,香港的樓價收入比例,較新加坡組屋及私人住宅分別高出6.8及2.3倍,認為可負擔性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李家超在競選政綱承諾會全面檢視棕地,但在《報告》並無提及如何進一步檢視約千公頃沒有在現存發展區的棕地,更優先推進開發255公頃綠化帶。本土研究社批評成「先綠後棕」的土地發展策略,與對應氣候暖化及可持續發展原則背道而馳。

《報告》聲稱將明日大嶼填海推前至2025年開始,本土研究社關注,計劃並沒有像北部都會區一樣提出更具體的規劃及基建配套,同時在《報告》中的各大鐵路公路的重點基建規劃中「缺席」,未來仍是否落實將成疑問。

本土研究社又批評《報告》對市區重建政策毫無見樹,只靠現行市建局及放寬私人發展商收購重建強拍門檻,卻無為受影響劏房及租戶提供安置政策,反過來將加劇市區基層的住屋問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