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市引發的經濟困境已陸續浮出水面,除了中國房地產企業陷入資金鏈斷裂問題,還有從樓市衍生出來的地方債務「灰犀牛」,嚴重威脅金融穩定。上半年,外資已減持1.37兆元人民幣(1,880億美元)中國股票和債務。

房地產危機,從兩年前恒大爆煲開始,兩年後,碧桂園仍在掙扎中求生。周一(9月18日)是碧桂園支付1,500萬美元離岸債券利息的最後期限,本月稍早它兩次在最後一刻躲過了違約。

如果碧桂園未能在10月中旬的寬限期結束前支付1,500萬美元,本金將立即到期,任何未能支付的情況都將觸發交叉違約條款。

許多債權人認為,如果碧桂園不能很快獲得流動性支持,它將不得不重組其海外債務。

碧桂園的一些海外債權人已開始與紐約律師事務所Kobre & Kim LLP和倫敦律師事務所Ashurst進行談判,如果碧桂園尋求重組債務,他們將考慮組團應對。8月中旬,恒大依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9月14日將中國受危機打擊的房地產行業前景從「穩定」下調至「負面」。該評級機構表示,儘管有政府支持,單經濟增長面臨的挑戰仍將抑制房地產銷售。

在中國國內,過去大部份收入來自向碧桂園及其他民營開發商賣地的省政府和市政府已經感受到了成交量銳減帶來的壓力。

大陸媒體《財新》的最新社論說,當前,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儼然成為兩頭共軛的、逐漸逼近的「灰犀牛」,嚴重威脅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在過去三年COVID疫情中,一些地方政府在市場化賣地不暢的情況下,讓當地城投公司入場托底土地市場,企圖穩住地價進而穩住樓價,但是,多數城投只拿地不開發,非但沒有把資金與土地順暢運轉起來,反而加劇了城投平台自身的債務風險。

「再度冒頭的地方債風險,與房地產低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社論說。

中國銀行也在受到擠壓。因數十家開發商出現還款違約,中國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商發放的貸款問題重重,再加上向地方政府及其涉及房地產業務的金融分支機構發放的貸款,更是令銀行感到壓力。

中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9月14日宣布,將允許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開始擴大放貸。此舉被普遍認為是為地方和省級政府即將發行的大量債券提供資金,以支付基礎設施項目的費用。

由於多年的疫情限制、房地產市場危機以及與西方的持續緊張關係,中國經濟陷入衰退,最新的美國銀行調查表明,這些擔憂使得投資者選擇「避開中國」。自2020年底以來,香港股市的外資參與度下降了1/3以上。

彭博社對人行的最新數據分析後發現,截至今年6月底,外資持有的中國股票和債務已減少約1.37兆元人民幣(約1,880億美元),即17%。光是8月份境內股市就出現創紀錄的120億美元資金流出。

分析顯示,在債務市場,全球投資者在2023年已從中共政府債券中撤資約260億美元,同時向亞洲其它新興國家的債券投入總計620億美元。

摩根大通分析說,自2019年以來,隨著中國國債被納入全球政府公債指數,流入的2,500億至3,000億美元資金中,約有一半已被抹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