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讓收入是中國地方政府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之一。今年前7個月,中國有30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收入同比降低近三成,減稅政策效果不佳,反而讓地方財政收入下降。各地政府發放消費券也未刺激消費增長。有分析認為,中共相關部門公開質疑消費券及減稅政策,形同否定前總理李克強所力推的經濟政策。
據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場研究機構統計,今年1至7月份,中國300個城市推出土地規劃建築面積同比下降31%,成交土地規劃建築面積同比下降33%,成交土地樓面均價同比漲10%,土地出讓收入同比降27%。土地出讓收入的下降,使地方政府財政危機擴大。
地方債風險就是金融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管理系教授溫來成日前對第一財經表示,因為地方政府債務大多由銀行等金融機構持有,財政風險與金融風險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相互嵌套,地方債風險實際也是金融風險。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77,999億元(約52,377.65億美元)。官方稱債務風險仍在可控範圍之內。
但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分布不均,受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乏力影響,加上償債進入高峰期,一些市縣償債能力弱、債務風險較高,還本付息壓力較大。一些地方公開表示化解債務艱難,僅依靠自身能力無法有效解決。
中國多位經濟學家8月1日在《財經》雜誌上表示,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是總需求不足。
今年6月,經濟學家團隊(張明、陳胤默、王喆)到中國東部沿海某省份調研,得出的結論是內需不足問題突出,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實施遇到堵塞,使政策刺激效果不及預期。
減稅效果難達預期
調研結果還顯示,2022年以來實行的退稅政策,雖有助於企業紓困,但也存在三個問題:
一、企業獲得退稅不平衡。製造業企業退稅最多,小微企業受益數量多但資金佔比較小;
二、企業「過冬」心態明顯,不少企業獲得退稅後,未將其用於擴大再生產,退稅對企業具有支持作用,但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大;
三、退稅政策對地方財政收入壓力影響較大。 2022年,東部沿海某省的退稅減稅規模約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3,使活錢變死錢的。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及房地產低迷,政府可騰挪資金空間非常小。
消費券未能刺激消費增長
8月2日各地審計報告揭示,各地消費券發放未能有效刺激消費增長,反而存在濫用問題。
廣東省的審計部門發現,消費券使用門檻過高,折扣幅度小,推廣力度不足。山東省審計報告則顯示,消費券分發管理混亂,數據丟失情況嚴重。
7月20日的海南省審計報告顯示,超過73%的價值800萬元(約110.86萬美元)的消費券尙未核銷,並且有四個城市未能分發價值2,812萬元(約390.52萬美元)的消費券。
而浙江省的兩個城市通過濫用消費券從財政補貼中獲利1,921萬元(約266.21萬美元)。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公布的消費券累計已超100億元(約13.86億美元),在公布11地數據中,消費券使用並不理想,有的城市只用了一半。
李燕銘認為,中共審計部門及中共智庫公開質疑消費券及減稅政策,形同否定前總理李克強所力推的經濟政策,大家能從中共的權鬥之中,窺探中共面臨的經濟困境。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iy/EpochTimesHK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iy/EpochTimesHK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