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三(7月19日)公布「民營經濟31條」指導方針,以提振私營部門的信心。但企業家反應冷淡,更有人表示,不會再投進去一分錢。

《紐約時報》發表專欄作家袁莉的文章說,在經過三年嚴厲打壓私營企業,扼殺創新,抬高國有企業的地位後,周三的文件「幾乎代表了共產黨的讓步,承認其行動慘敗」。

袁莉說,雖然一些企業家在官方媒體上吹捧該指導方針, 但私下裏,更多的企業家對這些黨話不屑一顧,「省省吧,我又不是傻子」。

一位科技企業家告訴袁莉,投資者感覺到了中國共產黨有多絕望,剛出的指導方針多沒用。周四內地和香港股市下跌。

還有一位企業家告訴袁莉,他希望政府可以退還對他公司的罰款,認為懲罰也是地方政府創收的一部份。他說,他感覺自己被打劫了。

這些企業主中沒有一個人期望中共當局會真的採取行動扶持民企。由於擔心受到當局的懲罰,他們都要求匿名。

袁莉說,共產黨一直對企業家的財富、影響力和組織能力保持警惕。習近平並不是資產階級的粉絲。他的經濟思想是「做大做強國有企業」。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私營企業和企業家不斷受到政府和網絡評論人士的攻擊。

但在2022年12月COVID清零政策結束後,當局意識到需要私營部門幫助重振經濟,開始對私營部門示好。

「 我們始終把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當作自己的一份子,」習近平在3月重複了其2018年的言論。

袁莉說:「很明顯,中國的經濟問題根源於政治。恢復信任需要進行體制改革,為企業家和私有製提供真正的保護。如果共產黨堅持習近平的政治議程——他已經廢除了許多讓中國經濟重回正軌的政策,那麼黨的紙頭承諾將只能停留在紙上。」

彭博社也報道說,官方釋放的最新信號並不代表著過去對科技、教培和房地產等多個產業的監管打壓政策會發生重大的轉變。

德國之聲周四(20日)引述倫敦國王學院中國和東亞商務高級講師孫新指出:「我不認為私營部門最近經歷的嚴峻政治和商業環境,會因為一些指導方針而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這些措施與之前的舉措一樣,都是一般性原則,缺乏易於執行的具體措施。」

華東師範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陳弘信說,企業家都表示,在中國的生意只要不虧損就好了,不會再投資任何一分錢進去,且若企業出現虧損,就會進行裁員。

他說:「我認識的企業主並非沒有資金,他們銀行裏還有很多錢,但寧願拿去買資產,而不是投資在自己的公司,因為資產未來還有人會接手,其他的就沒有辦法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