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最近美國幾個針對中共的大動作,旨在抑制中共的不平等競爭。」日本時事評論員季林如是說。
6月8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一致通過了《終止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法案》(Ending China’s Developing Nation Status Act)。該法案指示國務卿,通過現有的條約和改變機制,尋求將中國的地位改變為「發達國家」。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大量的對外直接投資和國防開支,但是在許多國際組織中宣稱自己為發展中國家,從而享有相應的特權與靈活性。
參議員范霍倫(Van Hollen)說 :「從經濟和軍事規模到對世界各國的大規模投資,很明顯,中國不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中國(中共)一直在利用這一指定在多邊協議中獲得的不公平的優勢。」
參議員沙利文(Sullivan)也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是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中共)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世界銀行現在甚至將中國視為「中高收入」國家。認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想法是荒謬的。」
參議院外委會的議案通過後,下一步就等參議院全體審議。
一項類似的法案《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法案》(PRC is Not A Developing Country Act)於3月底以415:0的票數在美國眾議院獲得通過。儘管美國兩黨存在眾多分歧,但是在對待中共的問題上驚人一致。
日本時事評論員季林6月12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利用「發展中國家」地位享受世貿組織的貿易救濟與反傾銷豁免權、許多產品的關稅優惠、世界銀行的金融援助、國際組織的金融援助、農業支援等政策。如果失去發展中國家地位,相應的好處也就不復存在。
他還說,儘管中國有數億的貧困人口,但中共不論享受了多少好處,都不會用在老百姓的頭上。中共在「一帶一路」國家豪擲數萬億美元從事基礎建設並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去中國化」的供應鏈已初步形成
上月底,美國宣布,「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14個成員國就供應鏈更具彈性和安全性的協議「基本完成」,這是印太經濟框架啟動一年來的首個具體成果。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同類首個」協議要求各國成立一個委員會來協調供應鏈活動,並建立一個「危機應對網絡」,以便向IPEF國家發出潛在供應中斷的預警。
該協議為 IPEF 國家提供了一個緊急溝通渠道,以便在供應鏈中斷期間尋求支持,在危機期間更緊密地協調並更快地恢復。
供應鏈談判是印太經濟框架的四大「支柱」之一,另外三個關於貿易、清潔能源、公平經濟的談判預計需要更長時間。
印太經濟框架由美國主導,於去年5月正式啟動,目前參與方包括南韓、日本、澳洲、紐西蘭、印度、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和斐濟。14個國家的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的40%。
IPEF中沒有中國。美國當初設計該框架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該地區國家提供一個「替代中國」的選擇。
季林表示,如果全球供應鏈形成「去中國化」的格局,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再購買中國的產品,並增加中國產品的關稅,那對中共經濟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季林說:「IPEF的本質,是擁有相同普世價值觀的基礎上的經濟合作,這樣的國家才更容易合作以及重塑世界經濟秩序。中共加入世貿組織20多年卻不履行承諾,世貿組織本身又沒有很強的懲罰機制,所以美國只能另起爐灶。」
「終止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最近美國幾個針對中共的大動作,旨在抑制中共的不平等競爭,以遏制它。只有讓各大經濟體都知道中共的不平等競爭,『去中國化』才能師出有名。」他說。
此外,美國和五個盟國在6月9日的一份聯合聲明中譴責了全球貿易和投資方面的經濟脅迫和非市場政策。該聲明雖然沒有點名肇事者,但顯然是指北京。五個盟國分別為澳洲、加拿大、日本、紐西蘭和英國。
中國在美國對外貿易中所佔份額日前再次下滑,且繼續保持下降趨勢。美國商務部6月7日宣布,在截至今年4月的12個月中,中國僅佔美國商品進口的15.4%,是2006年10月以來的最小份額。也就是17年來的最低值。@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