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數據顯示,隨著西方公司將供應鏈轉移到中國以外,在美國進口的亞洲低成本商品中,中國商品佔有率將很快跌至一半以下,這是十多年來首次,說明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跌至10年來最低水平。
《金融時報》6月4日報道,根據總部位於芝加哥的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的年度回流指數,因美國政府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以及在對價格敏感美國買家的推動下,美國進口商品正在轉向中國以外的成本更低產品。
該報告作者之一博德·范登博舍(Patrick Van den Bossche)表示,「到2023年底,在美國從『不包括日本和南韓的低成本亞洲國家』進口商品份額中,中國商品肯定會下降到50%以下。」
美中互為最大貿易夥伴。基於美國貿易數據科爾尼回流指數,去年中國商品佔美國從亞洲國家進口製成品的50.7%。這比2013年的近70%有所下降。
根據科爾尼指數,雖然中國的出口有所下降,但美國從越南的進口在過去五年翻了一番,在過去十年翻了三倍。印度、台灣和馬來西亞也為美國人消費的亞洲產品貢獻更大份額。
據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統計,今年2月份,美國自越南進口家用吸塵器135.6萬台,同比增幅高達54.1%;而自中國進口129.3萬台,同比下降了51.7%。按照月度統計,這是越南首次超越中國,成為家用吸塵器對美國出口數量最大的國家。
《金融時報》報道,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所所長屠新泉說,「隨著生產商將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出去,美國從越南等其它國家的進口正在增加。」
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出去的最初推動因素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時代的對華關稅,以及中國勞動力短缺推高工資和成本等原因。在拜登政府領導下,中美貿易脫鉤加速,從晶片戰到中共對台灣虎視眈眈等問題緊張情況下,拜登政府一直在推行經濟安全議程。
范登博舍表示,新的美國法律將繼續推動從中國轉移到美國和墨西哥的投資增加,半導體製造和EV(電動汽車)電池等方面就是例子。他指的是美國新的立法,例如《降低通脹法》對在美獲取補貼電動車的電池材料來源作出了嚴格規定,而《晶片與科學法》提供補貼,以鼓勵晶片製造商在美擴展業務。
在3月的一份報告中,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人權問題,促使其它公司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
他們補充說:「這兩個經濟體(美中)的脫鉤,導致關鍵製造業回流(美國)國內,進口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聯盟、印度和墨西哥。」
《金融時報》報道,貨櫃運輸量也反映出美國從其它低成本亞洲市場進口商品的轉變,而中國則為此付出代價。
據總部位於加拿大的物流技術公司Descartes(笛卡爾)表示,中國佔美國貨櫃進口總量的份額,從去年2月的42.2%峰值下降到今年3月的31.6%,不過份額在3月以後有所攀升。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期間,印度和泰國的份額分別小幅增長至4.1%和3.8%。
今年很快進入下半年,全球貨櫃吞吐量開始直線下降,且仍然沒有跡象表明來自中國的貨櫃吞吐量激增。從中國出發到美國的貨櫃海運預訂量繼續顯示美國進口需求的整體疲弱。中國5月PMI從4月份的49.2%再降至48.8%,這一數據若低於代表榮枯線的50%,象徵處於收縮期,產業活動下降。野村綜合研究所的報告預測,6月份PMI可能仍低於榮枯線。
此外,因全球通脹上升並推高工資,一些中國製造商也開始擴大在東南亞及其它地區的業務。熱水器生產商廣東萬和新電器表示,將在埃及和泰國開設生產基地,以響應美國客戶的需求。
「你要麼靠近市場,要麼靠近你的資源。」Arise IIP China的總經理Simon Goh說。該公司與非洲地方政府合作經營製造工業區。
德意志銀行2019年對美國依賴中國的719種產品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其中95%的產品可以從亞洲其它地方供應。報告稱,剩下的38件物品「主要由化學品和相關商品組成」。#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