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勞動參與率仍然遠低於疫情封鎖前的水平,理應進行的投資(確實)也在增長,按理說就業機會應該增加。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3月份全美需要填補的職位空缺創下兩年來最大跌幅。

不過,我們需要詳細分析一下這項數據,因為美國正在經歷一個從長達15年的勞動力泡沫向更合理的資源配置轉變的過程。具體來說,這意味著信息、專業服務和管理方面的職位在普遍減少;與此同時,零售和餐旅行業的職位在大幅增加。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道,「專業和商業服務領域(3月份)的職位空缺下跌27.8萬個,目前許多已宣布裁員的大公司都來自這個領域;藝術、娛樂和休閒業職位空缺則增長了3.8萬個;建築業增長了12.9萬個。」

確實是,如果你搞明白了(數據)隱含的經濟趨勢的話,就不會對此感到驚訝。這個現象過去兩年一直在顯現,是完全可以預測得到的。

在宏觀經濟趨勢方面,最能對個人產生直接影響的是通貨膨脹和勞動力市場狀況。通脹情勢一直都很嚴峻,使得人們的真實收入大幅縮水,損失比(政府)刺激措施給予的好處都大。我們的幣值數十年來都不穩定,但這次真的是創下了通脹新時代。美聯儲的戰鬥至今都沒贏。

我們再來看看勞動力市場。這是拜登政府常常拿來宣傳政績的地方,低失業率是其主要「賣點」。不過,這一綜合性數據在當前幾乎沒什參考價值,因其只計算進入勞動市場的人。目前的就業數據依然良好,每個想找工作的人都能找到一份,甚至兩份、三份工作。

而另一方面,勞動者卻難以找到薪資(或其它方面)符合他們期望的工作。這就是勞動力市場失衡的表現。信息和專業服務部門,特別是管理性職位,在過去15年裏膨脹得太厲害了。

這是怎麼發生的?

一個正常運作的市場是不會有這種事的。自由市場有一套錯綜複雜的信號機制——價格、薪資、利息、收益,可以協調各個行業的活動。在這套機制下,沒有人做甚麼整體規劃,一切都是個人行動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自然發生)不是人為設計的結果。這些令人驚歎的協調行動是在投資時間結構(即投資回報期)內進行的。

我們來看看自由市場是如何運作的。如果你的孩子為了樂趣,在星期六擺了一個出售檸檬水的攤位,從初始投資到收回成本的投資回報期是一天。如果你要建一間汽車製造廠、進行國際化生產和銷售,其投資回報期可能是五年或更長時間;在實現收入前,你要依靠借貸市場提供的資金來運作。如果你要開一個新的葡萄園,投資回報期更長達10年或10年以上。

這種生產上的投資回報期是運作良好的經濟中的一個最突出特色,因為它不是由某個上層人物規劃的,而是個人依據一切可用指標,以及對未來的最合理預期所做出的風險決策的產物。這種在借貸市場上有所反應的投資回報期圖譜,是通過收益率曲線(Yield curve,又稱孳息率曲線)來表現的。曲線左側代表短期投資回報,成本和賠付率較低,右側代表長期投資回報,成本和賠付率較高。在一個資源稀缺的社會裏,利率信號是否準確,決定著資源配置會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的。

常言說,勞動力資源(也就是人力)跟著資本走。確實是這樣。在一個正常的市場,這種投資回報期方面的協作具有可持續性,而且和可用資金匹配。沒理由不信任信號機制。

美聯儲前主席Ben Bernanke 2008年出台的政策,簡直就是一個瘋狂的利率操控實驗。他把短期利率水平降到零,對整個收益率曲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結果無異於對長期項目,如建立媒體公司、信息服務及其它專業企業的活動進行大規模補貼;但同時卻對較短期項目,如餐旅業和零售業造成打擊,使得資金從這些領域撤離。

這種扭曲狀態持續了15年,(貨幣政策)釋放了大量信貸,而這些信貸的配置基本上是錯誤的。這種政策最終會走不下去,因為它導致產業結構變得畸形、不符合基本的現實需求。在上述期間,不僅是資金錯配,勞動力資源也錯配。

如果不是防疫封鎖措施(暴露出這一問題),該狀態還會持續多久很難說,但毫無疑問,各國政府從2020年起出台的殘酷(防疫)政策,再加上美聯儲和其它國家央行印製的大量熱錢,讓(美好的)幻象破滅了,通貨膨脹從2021年1月開始登場。

美聯儲終於說「夠了」,並開始糾正過去的瘋狂政策、提高聯邦基金利率,而該動作影響了整個收益率曲線的利率信號。到2022年和2023年,情況已經變得很明顯了,由於投資湧向左邊(短期項目),右邊(長期項目)被迫削減資金和工作職位。

僅僅在去年10月至今的幾個月內,大型專業服務公司已經裁減了近50萬個職位,其中多數是科技企業,金融及其它行業也受到影響。請注意,失業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過去15年裏因資金和人力配置過度而快速膨脹起來的泡沫行業。

與此同時,餐旅業和零售業就業增長幅度和管理及專業服務行業的裁員幅度成正比。如果麥當勞(McDonald’s)關閉總部幾天、進行重組和裁員活動,每個人都知道會是個甚麼情況。他們首輪裁撤的對象將是管理人員。廚師、與顧客打交道的服務員或洗碗工一個都不會動。這很說明問題。

我有個朋友剛剛受聘在一家高端酒店的屋頂酒吧當服務員。她在工作一個星期後計算了一下,發現自己打這份工年收入可以達到6位數,而一些取得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的朋友卻揹著沉重的學貸債務。她不由得驚歎,10年前的人生計劃如今是否還有意義!這些經濟結構變化就是這麼發生的。薪資、價格和利率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並影響到人生決定。即將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正在密切關注(這個現象)。

我經常說,(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Twitter)的激進裁員行動遭到廣泛批評,但實際上,大家現在都在考慮採取同樣的做法。他有著非凡的遠見和勇氣、超前做了這件事。現在同行們都在仿傚他。

各大院校一向宣稱「四年花九萬(學費)換一生高薪回報」,該口號現在越來越不靈了。特別是在當前私人認證(而非大學學歷)才是真正「飯票」的趨勢下,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個毋庸置疑的選擇。對於未來甚麼能帶來報酬、甚麼不能,人們的看法已經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不過,這種看法的改變卻在文化上產生了奇妙的影響。當前的「覺醒」(Woke)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風格的政治活動基本是在大學院校裏誕生的,並由在媒體和專業服務領域工作的高材生進一步推廣開來,這些人拿著高薪,卻又閑得發慌。

這些部門現在面臨大裁員狀況,許多這類高薪人士很快會別無選擇、只能靠雙手來賺錢,並且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正和顧客打交道。整整一代人,或者兩代人將被迫真正工作並創造價值。

作者簡介:Jeffrey A. Tucker是總部位於德薩斯州奧斯汀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總裁。他在學術界和大眾媒體上發表了數千篇文章,並以五種語言出版了10本書,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鎖》(Liberty or Lockdown,2020年)。他也是《米塞斯之最》(The Best of Mises)的編輯。他還定期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經濟專欄,並就經濟、技術、社會哲學和文化等主題廣泛發聲。

原文:Job Openings Fall the Most in 2 Year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