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周三(1月4日)引述接近北京決策層的官員和政府顧問的消息說,民間的抗議浪潮加上多個政府部門的緊急請求,最終促使習近平放棄了被視為其政策領導力的Covid-19清零政策。

報道說,消息人士透露,11月前,儘管過去三年的大部份時間,中國各地都實施了嚴格的封鎖措施,但全國感染率上升的報告仍在不斷湧入中南海。

清零政策的代價高昂,中國的出口和零售業大幅萎縮,地方財政被耗盡,部份民眾的生活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在10月底,中共二十大會議結束,習近平獲得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外界普遍預計,他會在此刻改變清零政策。但習近平當時並不準備改變其立場。

當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11月4日訪問北京時,儘管中國國內的感染病例激增,商界人士敦促總理李克強放寬清零政策,但習近平沒有暗示要對政策進行任何轉變。

與此同時,Omicron的爆發在中國繼續發酵,在秋天開始蔓延。北京沒有加快疫苗接種計劃、儲備抗病毒藥物和其它新冠治療藥物,也沒有擴建和升級醫院及急診病房,而是選擇投入更多資源建設臨時隔離設施,實施嚴格的封鎖並對公民進行大規模檢測。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習近平收到了大量信號,表明他的清零政策正在成為社會不穩定和經濟動盪的根源。

出口曾是中國在疫情大流行時期的主要增長引擎,但在10月份出現了兩年半來的首次下降,而在上海春季封鎖後的幾個月裏一直在增長的零售額也出現了下滑。據接近決策層的官員和顧問稱,這些數據嚇壞了中共領導層。

即使如此,習近平也不准備完全放棄清零政策。相反,他決定採取漸進的方式來放鬆措施,同時沒有設置一個明確的退出時間表。

據官員和顧問稱,截至11月中旬,習近平仍在是否以及如何取消清零政策上猶豫。

華日報道說,知情人士表示,11月下旬,中國大城市出現了罕見的抗議浪潮,加上政府許多部門的緊急請求,這最終促使習近平做出轉變。

11月11日,在中國官方的每日Covid感染人數幾個月來首次超過1萬的當天,中共國務院宣布了20條放寬限制的措施,包括縮短對入境旅客和被確定為感染患者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時間。

這些措施引發了股市反彈,以及民間更廣泛的重新開放預期,但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將這些措施描述為對Covid遏制戰略的「微調」,而不是鬆動。

在習近平未發出明確信號的情況下,一些地方官員甚至收緊了清零限制措施。

據接近決策層的官員和顧問稱,中南海開始收到報告,全國各地爆發小區居民聯合起來小規模反對封控,反對將人限制在家中的規定。

11月26-27日,抗議活動在中國一些最大和最富裕的城市爆發。官員和顧問說,罕見的公眾憤怒表現,一些抗議者直接反對習近平和共產黨,令習近平和他的核心圈子感到震驚。

知情人士說,隨著阻止病毒傳播的戰鬥越來越徒勞,社會和經濟成本不斷上升,習近平接近決定放棄清零政策。

12月1日,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理斯‧米歇爾訪問北京,與習近平舉行閉門會議。習近平首次承認疫情大流行已經進入了一個不那麼致命的階段,這標誌著他思維上的轉變。

12月初,中共突然宣布基本取消清零政策。

12月7日,中共取消了清零政策的最後主要限制部份。12月14日,衛健委停止報告每日無症狀感染總數,並於12月25日完全停止發布每日感染人數報告。

12月26日,北京宣布取消國際旅行限制,基本上結束了三年隔離期。

在黨的宣傳版本中,結束清零和啟動清零都是正確決定。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12月25日的全國電話會議上說,結束清零「時機成熟,基本條件具備」。他在10月被提拔進入中共最核心的權力圈子中共常委會,將於3月成為中共總理。

華日審查這次會議的書面會議摘要,官員和顧問確認文件是真實的。

李強在會議中敦促負責醫療保健、交通運輸和其它經濟部門的高級官員確認上述信息。他還說,這是習近平清零政策的「偉大成就」。

但這個全面放開的時機甚至備受一些黨內高級政府衛生官員的質疑。

中國流行病學家、國家衛生委員會高級顧問曾光12月16日在北京的一個公共衛生論壇上說:「如果我們純粹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我們寧願推遲(重新開放)的時間。」

這一無預期的逆轉將中國推入了新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以及中共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地方分支機構的官員,都沒有得到關於這一轉變的預先警告,他們不得不在沒有醫療必需品儲備的情況下應對病人的激增。

醫院的深切治療部擁擠不堪,走廊上有很多坐在輪椅上和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因醫護人員人手短缺,都在帶病工作。火葬場也已經不堪重負。

12月下旬,中共內部洩露的會議記錄說,在12月的前20天,中國有近2.5億人可能感染了Covid-19。

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周二(1月3日)刊文說,中共官方公布的COVID-19死亡人數是公認的「低得可笑」。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中國早就該結束COVID清零政策,而現在他們的一個新擔憂是,在跟病毒共存的過渡期中,中國收集和分享的數據太少,且恐怕這個系統無法及時監測出新的病毒變種。#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