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今年54歲,是一名中學英文教師,獨居。她母親於兩年前逝世。由於莎莎沒有伴侶,每逢假期必陪伴母親看電視或是逛街。現在情感的依賴落空,她覺得再沒有值得她關心的人,而愛她的人已離去,她感悲傷。

差不多時期,學校換了新校長。那校長像處處針對她,每隔數個月便要求觀看她上課情況並記錄在案。又在她批改的功課中挑剔毛病。這些事以前從沒發生,舊校長信任她。彼此教學理念相近,以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依歸,其次才是公開試成績。新校長催逼學生的學業成績,使莎莎承受壓力。畢竟教學多年,她以為會慢慢適應學校新作風。怎知她在此時得知患了骨質疏鬆症。她慨嘆自己漸入衰老階段,更害怕骨折嚴重時不能走路。

由於新校長施壓,莎莎平日放學,甚至周末也為學生補課。弄得她和學生身心俱疲。她緊張得喉嚨像有異物阻塞,難以吞嚥或是呼吸,睡眠質素欠佳。同事勸喻她求醫。

精神科醫生斷定她患了輕度抑鬱症,轉介她心理治療服務。治療師向她講解激活行為模式 (Behavioral Activation, BA)。人類的情緒受到行為及認知相互影響。認知行為治療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便是應用這概念,而BA便是CBT其中一種治療方法。有關BA的另一應用文章,可參考前文:《退休後抑鬱》。

治療師與莎莎協商治療目標是重回病發前之生活模式,例如:莎莎已一年沒有約會朋友,治療師協助她回復正常社交。首先讓莎莎列出一系列她想做及需要做的事,然後根據任務的難度分開三等級:容易、中度、及困難。再從每難度等級按迫切性作備註。以下這是莎莎列出來的任務。

容易的任務包括:更換床單 (急切);預約健身教練;拆開信件及妥善處理;到附近公園散步半小時;中度困難的任務:到健身室做運動(急切);前往郊野公園遊逛;約會朋友吃午餐;自製蛋糕;做強化骨骼的負重運動;處理賬單 (急切);非常困難的任務:處理家中垃圾(急切);購買一個月內家中需要的物品。

先從容易的任務著手,編出一周的時間表,每天審視進度。完成了一項任務,寫下當下心情。未能完成的則在時間表旁邊寫下檢討,及安排另一天進行。

經過約四個月時間,莎莎已回復正軌。更可喜的是她成功尋找另一份教職。@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