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今年夏天異常酷熱,氣溫打破多個紀錄。綠色和平和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工友過去兩個月工作時,曾出現熱疾病症狀,促請政府將中暑列為工傷。

調查在8至9月以問卷訪問150名街道清潔和防治蟲鼠工人,發現52.7%工人曾在工作時有熱疾病病徵,例如暈眩、呼吸困難等,當中兩成人的病徵更是每日至少出現一次。

九成受訪工人指僱主無提供便攜風扇,超過六成工人稱僱主未有提供闊邊防曬帽;不過有68%人指僱主有提供足夠飲用水。

工友萍姐年逾60,從事食環署轄下的戶外防治蟲鼠工作,試過中暑「會感覺到人開始支持不到身體,眼睛開始模糊、看不到」。她說要戴口罩或面罩工作,酷熱天氣下有時亦要穿上全身保護衣,汗水會載滿眼罩和面罩,但僱主未有提供飲用水,要自己準備。她更訴苦指每日8小時工作,即使每日最熱的2小時,休息時間只有大約10分鐘。

綠色和平和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促請政府,將中暑列為可補償的職業病。委員會政策幹事羅佩珊指,勞工處現時的相關指引不是法例,大多僱主均未有跟足指引中,關於中暑的指引,例如提供防暑裝備、足夠的飲用水、安排足夠休息時間等,有清潔工友一天只獲一支樽裝水,其餘要自備。

羅佩珊續說,5年來勞工處巡查逾兩萬次,只有兩宗檢控,有一宗是指負責人未有為僱員提供足夠飲用水,罰款1,400元。她認為並無指令停工,阻嚇明顯不足,促請當局納熱疾病指引到《職業安全及健康規例》中,提高僱主向僱員提供適當防暑安排和裝備的法律要求,使工友有更多保障。

對於政府考慮將天文台「香港暑熱指數」加入《中暑風險評估指引》,調查亦以監測儀實地監測熱壓力,發現同一區域即使在同一時段,暑熱壓力指數亦可相差甚大,反映暑熱程度的濕球黑球溫度,差距最大達攝氏3.45度。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表示,天文台現時的暑熱壓力指數的數據,只來自兩個氣象站,難以反映全港工友在戶外工作時的實際情況,促請增加暑熱指數監測點。◇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