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統計顯示,現今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的盛行率約4/1,000~1/100。思覺失調症除了造成患者本身的痛苦和功能損失,也造成社會經濟資源的重大損失。然而,多次發病的慢性患者僅有約35%在治療下,能達到症狀完全緩解,這是目前醫療需要突破的瓶頸。

發病初期是關鍵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柏妤說,長期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發病初期是治療的黃金關鍵期,早期積極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後有顯著幫助。

初次發病的患者約有58%,在治療下能症狀完全緩解,比慢性化患者提高許多,而且患者越早治療,預後會越好,不但精神病症狀緩解率較高,認知功能、整體功能、生活品質也較高,因此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非常重要。

精神病的高風險群

陳柏妤表示,鼓勵有潛在精神病的高風險族群就醫相當重要,因為這類族群約有15%會在2年內確診為精神病,早期介入有助於預防降低或延緩精神病的發生。

精神病的高風險群多數是小於45歲的年輕人,包含出現精神病的前驅症狀者、曾出現持續未達7日的短期精神病發作者,或是具有一等親家族精神病史,並且同時出現長時間的社交退縮或認知功能減退者。

發病的早期徵狀

陳柏妤指出,精神病發病的早期徵狀表現通常不典型,患者逐漸呈現出焦慮、抑鬱、社交退縮、個性改變、認知功能退化等多樣化的面貌,因此較難被偵測,再加上多數患者、家屬對病情不了解,或是擔心標籤化問題而錯失黃金治療期。

因此增加民眾對精神病的了解、鼓勵積極就醫,以及建置整合社區和醫院的醫療體系,提供可近性高而個別化的醫療資源就更顯重要。

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呈現精神病高風險的症狀者不是絕對會發展成精神病,先不必過度擔憂,但是及早尋求專業診斷,有助於找出立刻需要積極治療的族群,而且長期追蹤發現,呈現精神病高風險的症狀者,即使未發展成精神病,大多數也為焦慮、抑鬱所苦,需要接受長期的治療。

患者應積極就醫

陳柏妤補充說,早期介入精神病,如同大部份的疾病一樣,能帶來顯著的好處,並保存患者最大的功能。雖然現今的醫療資源普行性高,但臨床上還是經常看到發病多年卻未接受治療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患者、家屬都遭受長期的痛苦,而且病情已經慢性化合併認知功能明顯退化,錯失黃金治療期。

陳柏妤提醒民眾,一旦出現抑鬱、焦慮等情緒困擾,記憶減退、思考邏輯混亂、感官知覺出現變化,合併對周遭世界的感受與之前不太一樣,或是遭遇人際關係問題,都應該勇敢並積極地就醫,與醫師充份配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