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美中之間不存在技術競爭,中國比人們想像的更依賴美國技術。中共與美國的直接對抗,將暴露了它在技術領域的弱點與依賴性。

蔣敏華(Min-Hua Chiang,音譯)是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兼經濟學家。周五(7月1日),她在《每日信號》(The Daily Signal)上撰文指出,美國政府應繼續保持甚至擴大技術優勢,才更能夠捍衛國家利益。(超連結

「拜登政府將美中競爭定位為技術競爭是錯誤的」,蔣敏華寫道,「在大多數領域,兩國之間不存在技術競爭。只有中國對美國的依賴。」

她表示,對北京來說,美國是「一個技術上更先進的國家,擁有技術上更先進的盟友和貿易夥伴」。

蔣敏華認為,有鑒於此,美國的首要任務是改進技術,以確保持續領先其它國家。

文中指出,缺乏技術優勢意味著中國必須依賴其它國家提供的關鍵晶片和資本設備(capital equipment),經濟發展因此受制於人。

「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獨立生產關鍵技術的能力,將使中國(中共)能不受約束地進一步追求其地緣政治野心,如自行宣布對台灣和南海的主權。」蔣敏華寫道。

文中引述了經濟學人智庫的數據(超連結)指出,中國對高技術密集度的外國工業品的依賴,表現在它在電機產品(包括半導體晶片)方面的貿易赤字。中國該領域的貿易赤字,已從2001年的150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2,170億美元。

她還指出,儘管中國被納入了智能手機、手提電腦、電腦的全球生產網絡,但作為「全球裝配商和低附加價值供應商,中國並沒有獲得多少利潤」,「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使國家陷入了對外國的技術依賴」。

2021年,美國是中國第四大電機產品進口來源,僅次於台灣、南韓和日本。美國在技術生產網絡上游的主導作用,使其能限制中游夥伴向中國銷售高科技產品。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禁止台灣的台積電和南韓的三星向中國技術製造商華為出口半導體晶片。美國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這兩家公司在製造晶片時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文中舉例。

美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知識產權來源。文中寫道,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超連結),在過去十年中,美國對中國的知識產權出口增加了兩倍,使中國成為美國知識產權在亞太地區的最大買家。相比之下,2020年美國對中國知識產權的進口額僅為300萬美元,只是美國對中國近83億美元出口額的一小部份。

在美國出口管制之下,中企從美國獲得許可的成本進一步提高,所需時間也更長。

蔣敏華表示,儘管中共高層認為「金錢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大量投資可減少中國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然而,「政府主導的研發支出,包括國有企業的研發支出,並未帶來重大技術突破」。

「中國(中共)保護知識產權的監管環境薄弱,治理方式專制,阻礙了那裏私營部門的創新。」蔣敏華認為。

她指出,中共試圖通過偷竊或脅迫來獲得外國技術,這表明它對目前的技術進步不滿意。它明白,技術進步放緩意味著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在未來威脅中共的政治合法性。

蔣敏華表示,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的快速經濟增長,是建立在加入全球供應鏈網絡的基礎上的,但美國及其盟友持續擁有技術優勢。中共與美國的直接對抗,將暴露了它在技術層次中的弱點,以及它對美國的巨大依賴。#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