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朝代的興亡更迭與帝王的命運都有預兆,只不過事後人們才會意識到,隋朝滅亡與其最後一位皇帝煬帝的結局亦是如此。

音樂家萬寶常聽音預言天下大亂

萬寶常是隋朝一名很有造詣的音樂家,他精通音律,各種樂器都能熟練演奏。一天,他和別人吃飯時,談論起了音調,因為手頭沒有樂器,他就隨手拿起面前的餐具和其它雜物,用筷子敲擊,根據音調的高低,配齊五音,演奏起來和樂器一樣樂音諧和。在場的人都大為讚賞。

隋文帝開皇初年(581年),沛國公鄭譯等人重定音律,制黃鐘調。萬寶常雖然只是一個樂官,但因為他在音樂上的造詣,鄭譯等人常常叫他來商議,但萬寶常的建議大多不被採納。後來,鄭譯的音律編成上奏文帝,文帝召見寶常,問他這些樂調是否可用。萬寶常說這些樂調充滿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緒,不是莊重的雅音,需要重新調正。隋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於是萬寶常便調整了新製造的各種樂器的聲調,都比鄭譯等人所定的調值降了兩個調。

隋煬帝即位後,一次萬寶常聽到太常寺演奏的樂曲,聽完之後,他傷心而泣。人們問他緣何哭泣,萬寶常說:「這樂聲淫厲而哀傷,預示著天下不久將自相殘殺,人也要差不多都被殺光了。」

當時四海昇平,隋朝國力強盛,沒有人相信萬寶常的話。然而,到了隋煬帝大業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萬寶常的話果然應驗了。

萬寶常預言不久就要天下大亂,但當時四海昇平,隋朝國力強盛,沒有人相信萬寶常的話。圖為隋煬帝巡狩天下揚威西域。(公有領域)
萬寶常預言不久就要天下大亂,但當時四海昇平,隋朝國力強盛,沒有人相信萬寶常的話。圖為隋煬帝巡狩天下揚威西域。(公有領域)

預兆煬帝命運的樂曲《安公子》

隋大業末年(617),隋煬帝打算南下江都(今屬揚州)。樂人王令言因為年老無法跟隨,就讓自己的兒子隨同前往。

臨出發前,王令言的兒子在家彈琵琶。王令言驚問所彈的是甚麼曲子,兒子說是翻調《安公子曲》。王令言唏噓流涕,神情悲愴,他對兒子說:「你不需要跟隨皇上南下,皇上一定回不來了。」兒子忙問原因。

王令言道:「此曲宮聲往而不返,宮為君,吾是以知之。」《禮記》上說:「宮音」代表天子,統帥「眾音」。王令言聽出代表君王的宮音去而不返,由此判斷隋煬帝此行在江都出事,無法再返回長安。

果不其然,618年4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所殺。同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隋朝滅亡。

袁天罡師父預言煬帝命運

吳嶠,霅溪人,精於天文術數,十三歲時出家做了道士,傳說是唐朝著名相士、易學大師袁天罡的師父。

煬帝元年巡行過鄴中(今屬河北)時,吳嶠告訴鄴中縣令:「中星不守太微,主君有嫌。今王氣流萃於秦地,子知之乎?」

古人把天上的星星分為不同的區域,統稱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太微」是三垣之一。古人認為太微垣是天帝處理朝政的地方,因此在人間對應著朝廷。何謂中星?二十八宿分布四方,按一定軌道運轉,依次每月行至中天南方的星叫中星。

「中星不守太微」,意思是說二十八宿不按軌道圍繞主星運轉,意味著中央朝廷會出問題,這種星象對當今主君來說是不吉利的;「今王氣流萃於秦地」意思是王者之氣聚集在秦地(秦國當初的領地,隋朝時的長安一帶)。

縣令不信,等到李淵在陝西長安稱帝,方知吳嶠所言不虛。#

參考資料:《隋書》《教坊記》《龍城錄》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